近年来,在单位食堂运作方面,我方一般采取以下三种合作形式。
①.贵方提供现有食堂设施、设备及物品,不足部分由我方添置。
②.我方承担人员工资、福利、保险等开支,食堂水、电、汽费用由双方协商而定。
①.我方向贵方派驻餐饮队伍。
②.贵方提供食堂所有设施、设备及物品,承担日常水、电、汽、人员工资和我方管理费。
①.贵方负责提供食堂现有设施、设备及日常流动资金,并负
58同城食堂托管电话
近年来,在单位食堂运作方面,我方一般采取以下三种合作形式。
①.贵方提供现有食堂设施、设备及物品,不足部分由我方添置。
②.我方承担人员工资、福利、保险等开支,食堂水、电、汽费用由双方协商而定。
①.我方向贵方派驻餐饮队伍。
②.贵方提供食堂所有设施、设备及物品,承担日常水、电、汽、人员工资和我方管理费。
①.贵方负责提供食堂现有设施、设备及日常流动资金,并负责食堂饭卡办理、现金收支、库房管理及盈亏核算工作。
②.我方负责委派餐饮服务人员,并负责原材料采购、加工、成品出售、餐具洗消、环境卫生等食堂各环节工作。
伙食结算
1、伙食费用结算方式,工厂员工伙食费用我方可先垫付,厂方以30天结算给我方,迟不超过到期后的15天内结算。
2、在各种经营活动中,我司如制定新的收费标准,应先向工厂方通报,得到批准后方可实施。
3、经营服务到期,双方如不再续约,厂方收回经营权,工厂提供的财产和设备由厂方验收后收回,如发现有人故意破坏和损坏,我司应以使用年限折旧赔偿。
4、我司聘用的食堂工作人员由我司自行安排。
工厂员工伙食餐标:自由选餐举例
1、素菜窗口:推荐三道供给挑选
2、荤菜窗口:五道大荤菜和小荤菜任意选择
3、米饭任吃,杜绝浪费,汤自助;
4、面点窗口;以面、粉、粗粮天天更换品种
5、根据大小工厂人数情况,餐费具体以采购价格为准,不高于市场价,每人每天餐费会尽量控制在20元以内;
6、根据厂方需要在经营饭堂小卖部,出售宵夜和饮料;
就餐制度
1、各种饭菜做到当餐供应,末餐菜必须加盖进冰箱,回锅后出售;
2、员工进餐时请配戴本人厂打饭时请自觉排队;
3、严禁穿睡衣进入饭堂就餐;严禁在饭堂斗﹑闹事;严禁将已打入餐盘的饭再倒回饭桶(盆)里;
4、各部门如因工作原因需提前或延后就餐者,由其部门主管提前通知总务人事课总务办事员。
服务范围:单位食堂、事业单位食堂、行政机构的团膳。
单位食堂一般为非经营性、福利型的食堂,它的运营涉及到单位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和后勤经费的控制及帐务处理,是后勤工作重点、难点之一。为减轻单位后勤负担,规避食堂用人风险,提高用餐服务质量,单位食堂运营通常采取对外托管形式。现在先给您介绍一下食堂的主要托管形式。这种走走尝尝的调查方式很可能造成酒店定位的偏差,从而给老板带来损失,导致包厨失败。
全托管模式食堂人员的招聘调配、劳动合同、社会保险等由托管单位负责,其管理费用及利润定额包干,饮食制作由托管单位灵活安排,使用的原材料由托管单位采购。人员工资、福利由发包单位负责,食堂日常支出的费用按标准定期划拨,定期接受审查、审核。此模式比较适合未设食堂专管理机构/人员的,且用餐人数80-300人的单位,它有利于减轻单位后勤负担和成本控制,便于从琐碎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但不便于饮食质量的控制。二、全托承包方法发包方:供给现有的场所(含操作间、库房等)、住宿或依据厂方实际状况另定,自定职工必定膳食标准。
半托管模式食堂人员的招聘调配、劳动合同、社会保险等由托管单位负责,其管理费用及利润定额包干(一般按人员的工资额的20%提取)。人员工资、福利、考核、饮食原材料费用及采购由发包单位负责,日常饮食按供应的原材料制作。此模式对设有食堂专门管理机构/人员的,且用餐人数200人以上的单位比较适合,它有利于食堂财务管理和饮食质量的保障,但不便食堂成本控制,比较容易造成浪费。2、食堂管理是否具备成功的饭堂管理模式,在食堂管理是否具备成功的饭堂管理模式,是要进行重点评估的内容,因此要求食堂管理解说及提供管理模式,并实地考查管理藏匿的实话效果。
饭堂承包模式食堂整体承包,承包单位自主运营和管理,发包单位不参加管理和不直接贴补费用,单位免费提供厨房、餐厅、厨具设备,有条件者并提供厨房员工宿舍,免费提供水、电、燃料费用。其他食堂费用均从饮食销售中盈取,饮食价格参照市场价格适当折扣。此模式比较适合就餐人数100以上,且就餐人数比较稳定的单位,它有利于减轻发包单位的后勤负担,但不利于饮食质量的保障。管理水平没有得到改善和提高,监控措施不得力,对食堂食品安全的隐患缺乏足够重视。
厨房奖惩制度
根据餐厅规定,结合厨房具体情况,对厨房各岗位员工符合奖惩条件者进行内部奖惩:
(一)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给予奖励:
1、 参加世界、、省等举办的烹饪大赛,成绩优异者。
2、 出版个人烹饪专著和在烹饪杂志发表作品及获奖者。
3、 忠于职守,全年出满勤 ,工作表现突出,受到宾客多次表扬者。
4、 为厨房生产和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被采纳后产生及大效益者。
5、 在厨房生产中及时消除较大事故隐患者。
6、 多次受到顾客表扬者。
7、 卫生工作一贯表现突出,为大家公认者。
8、 节约用料,综合利用成绩突出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