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D的重要性、普及性一直是关注的焦点。不过,新快报记者调查发现,国内公共场所于2006年前后开始配置AED,可AED在国内的普及问题长期遭遇“水土不服”,在公共场所的配置进度缓慢。
虽然经过十多年,AED配置数量也有很大提升,可目前的数量仍远远不够,此外还面临着市民“不会用”“不敢用”等多重尴尬。
2017年,在广州市旅游局、广州市红十字会、广州市应急协会三方合作下,8台AED进
自动除颤仪
AED的重要性、普及性一直是关注的焦点。不过,新快报记者调查发现,国内公共场所于2006年前后开始配置AED,可AED在国内的普及问题长期遭遇“水土不服”,在公共场所的配置进度缓慢。
虽然经过十多年,AED配置数量也有很大提升,可目前的数量仍远远不够,此外还面临着市民“不会用”“不敢用”等多重尴尬。
2017年,在广州市旅游局、广州市红十字会、广州市应急协会三方合作下,8台AED进驻正佳广场、北京路步行街、花城广场、广州塔、市旅游局以及白云机场国际到达区和国内A、B到达区,这是AED在广州市于公共场所设置。
记者通过“救命地图”小程序了解到,其标注显示了广州40多个AED分布网点,不过多数分布在健康中心等医疗机构,量聚集的公众场所配置AED依然较少。
此外,新快报记者通过实地走访发现,在随机采访的25名市民中,仅有3人了解AED,且只是了解过AED急救的介绍,没有一人接受过这类的培训。有人士提出,一方面要解决“有”的问题,在公共场所配置AED;同时要加强对普通市民的AED使用普及,定期开展培训,解决“不会用”“不敢用”的问题。2017年10月17日,AED成功抢救回一名倒在上海理工大学操场的学生,这也是高校校园内AED急救的个成功案例。
《健康行动2019-2030》提出,完善公共场所急救设施设备配备标准,在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机场、车站、港口客运站、大型商场、电影院等人员密集场所配备急救药品、器材和设施,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此外,卫生健康领域内的部基础性、综合性的法律——《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于2019年12月28日表决通过,将于2020年6月1日正式实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同样提到,公共场所应当按照规定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设施。
这透露出一个利好信号,AED配置已被写入健康计划,相信在社会的努力下,AED的前景也会越来越明朗。
《2010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有关CPR质量控制摘要:
1. 2010指南比2005指南更加强调了CPR的重要性。
2. 正确按压和CPR质量控制极其重要,在进行个循环的CPR时将以
往的“ABC”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部按压,改成“CAB”:胸外按压-
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3. 高质量的CPR:深度至少达到125px ,速率至少达到100次/分钟,尽量
减少中断按压,注意胸廓回弹。
4. 在医院和公共场合因该将除颤和CPR结合起来是选择,有效提高
复苏成功率。
5. 鼓励在模拟急救和实际的复苏中使用CPR反馈和使用后回顾报告。
6. 鼓励救援者组织团队协作进行复苏操作。
7. 在培训中使用CPR反馈装置可提高医护人员在实际的复苏中保证了心
肺复苏的质量。
在协助突发性心脏骤停患者方面,并非所有的 AED 都是一样的。其他 AED (自动体外除颤器)无 ZOLL 的 AED (自动体外除颤器)一样支持救援人员提供集成的按压速度和深度的实时反馈。2017年,在广州市旅游局、广州市红十字会、广州市应急协会三方合作下,8台AED进驻正佳广场、北京路步行街、花城广场、广州塔、市旅游局以及白云机场国际到达区和国内A、B到达区,这是AED在广州市于公共场所设置。医学推荐,具有 Real CPR Help 技术的 Plus 除颤器可指导救援人员实施高质量 CPR,并提供集成的听觉和视觉反馈以在整个救援过程中为您提供支持。
“猝死”
可救!!!
2015 年3月15日,无锡马拉松一名选手倒地猝死,
在现场急救人员CPR和AED配合下,选手得到了成功救治,这是首例马拉松“猝死”AED施救成功的案例。
抢夺病发后的“黄金4分钟”
2018年6月24日,宁波镇海区的绿轴体育公园发生惊险一幕:一名正在打羽毛球的男子突然倒地,幸有持
“红十字救护员”证的市民及时急救,再加上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的有效使用,得以成功脱险。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