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来,太阳能光伏电池年产量增长约6倍,年均增长50%以上。产业洞察网分析师认为:资本市场的提前效应似乎是希望光伏行业回暖的例证,实体经济方面,似乎也有各种证据在支撑着回暖的判断。2010年,太阳能光伏电池年产量1600万千瓦,其中我国年产量1000万千瓦。并网光伏电站和与建筑结合的分布式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是光伏发电的主要利用方式。2010年,
光伏太阳能配件
近10年来,太阳能光伏电池年产量增长约6倍,年均增长50%以上。产业洞察网分析师认为:资本市场的提前效应似乎是希望光伏行业回暖的例证,实体经济方面,似乎也有各种证据在支撑着回暖的判断。2010年,太阳能光伏电池年产量1600万千瓦,其中我国年产量1000万千瓦。并网光伏电站和与建筑结合的分布式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是光伏发电的主要利用方式。2010年,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接近4000万千瓦,主要应用市场在德国、西班牙、日本、意大利,其中德国2010年新增装机容量700万千瓦。随着太阳能光伏发电规模、转换效率和工艺水平的提高,全产业链的成本下降。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价格已经从2000 年每瓦4.5美元下降到2010年的1.5美元以下,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经济性明显提高。
到2007年年底,光伏系统的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0万千瓦(100MW),从事太阳能电池生产的企业达到50余家,太阳能电池生产能力达到290万千瓦(2900MW),太阳能电池年产量达到1188MW,超过日本和欧洲,并已初步建立起从原材料生产到光伏系统建设等多个环节组成的完整产业链,特别是多晶硅材料生产取得了重大进展,突破了年产千吨大关,冲破了太阳能电池原材料生产的瓶颈制约,为我国光伏发电的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五,扶持上游高纯度硅原材料产业,降低光伏电池成本,进而加快光伏并网电站成本的降低和应用推广。
我国光伏企业要利用产业低迷阶段,提高我国光伏产业各个环节的工艺技术水平和装备制造水平 ,将已经具备的成本优势保持下去,并积极采用新工艺将多晶硅原料环节的高成本的短板劣势转化为低成本的优势,使得光伏产业在全产业链各环节的成本和技术上均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并长期保持下去。目前在一座别墅屋顶上装上一个每年可以发电3000度的"太阳能发电厂",要花费15万-20万元。这样才能打败外国和企业遏制光伏发展的企图。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