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泵的吸水管和出水管注意要点污水泵的吸水管和出水管注意要点
(1)污水泵的吸水管每台污水泵都应设置单独的吸水管路,并力求短,以改善水利条件,减小水头损失,可减少杂质堵塞管道的可能性。
吸水管的设计流速一般采用1.0~1.5m/s,低不得0.7m/s,以免管内产生沉淀。当吸水管很短时,流速可提高到2.0~2.5m/s。为便于吸水管中储积空气的排除,吸水管的水平部分应顺着
自耦式污水泵批发
污水泵的吸水管和出水管注意要点
污水泵的吸水管和出水管注意要点
(1)污水泵的吸水管每台污水泵都应设置单独的吸水管路,并力求短,以改善水利条件,减小水头损失,可减少杂质堵塞管道的可能性。
吸水管的设计流速一般采用1.0~1.5m/s,低不得0.7m/s,以免管内产生沉淀。当吸水管很短时,流速可提高到2.0~2.5m/s。为便于吸水管中储积空气的排除,吸水管的水平部分应顺着水流方向稍微抬高,管坡可采用0.005。吸水管与水泵连接处需要渐缩时,应采用偏心大小头。吸水管入口处应装有喇叭口,其直径为吸水管直径的1.3~1.5倍。喇叭口安装在集水池的积水坑内。
自灌式布置的水泵,其吸水管上应安装阀门,以便检修。如果泵是非自灌式工作的,应利用真空泵或水射器引水起动,而不允许在吸水管上设置底阀,因底阀在污水中容易堵塞,影响泵的起动,并且增加水头损失和电耗。
(2)污水泵的出水管污水泵出水管的流速一般不小于1.5m/s,当两台或两台以上水泵合用一条出水管而仅一台水泵工作时,其流速也不得小于0.7m/s,以避免在管内沉积。泵的出水管接入出水干管(连接管)时,不得自干管底部接入,以免水泵停止运行时,在该泵的出水管内形成淤积。

污水提升泵转速过低的因素
污水提升泵转速过低
1、人为的因素;有部分用户因原配电机损坏,就随意配上另一台电动机带动,结果导致水泵流量小、扬程低甚至不上水;
2、水泵本身的机械故障;叶轮与泵轴紧固螺母松动或泵轴变形弯曲,造成叶轮移动,直接与泵体摩擦,或轴承损坏,都有可能降低水泵的转速;
3、动力机维修不灵;电动机因绕组烧毁失磁,维修中绕组匝数、线径、接线方法的改变,或维修中故障未排除因素也会使水泵转速改变。

叶轮的结构分为四大类:叶片式(开式、闭式)、旋流式、流道式、
叶轮结构型式:
叶轮的结构分为四大类:叶片式(开式、闭式)、旋流式、流道式、(包括单流道和双流道)螺旋离心式四种。开式半开式叶轮制造方便,当叶轮内造成堵塞时,可以很容易的清理及维修,但在长期运行中,在颗粒的磨蚀下会使叶片与压水室内侧壁的间隙加大,从而使效率降低。并且间隙的加大会破坏叶片上的压差分布。不仅产生大量的旋涡损失,而且会使泵的轴向力加大,同时,由于间隙加大,流道中液体的流态的稳定性受到破坏,使泵产生振动,该种型式叶轮不易于输送含大颗粒和长纤维的介质,从性能上讲,该型式叶轮效率低,约相当于普通闭式叶轮的92%左右,扬程曲线比较平坦。

污水泵的维护和保养
污水泵的维护和保养:
(1)检查污水泵管路及结合处有无松动现象。用手转动污水泵,试看污水泵是否灵活。
(2)向轴承体内加入轴承润滑机油,观察油位应在油标的中心线处,润滑油应及时更换或补充。
(3)拧下污水泵泵体的引水螺塞,灌注引水(或引浆)。
(4)关好出水管路的闸阀和出口压力表及进口真空表。
(5)点动电机,试看电机转向是否正确。
(6)开动电机,当污水泵正常运转后,打开出口压力表和进口真空泵视其显示出适当压力后,逐渐打开闸阀,同时检查电机负荷情况。
(7)尽量控制污水泵的流量和扬程在标牌上注明的范围内,以保证污水泵在点运转,才能获得大的节能效果。
(8)污水泵在运行过程中,轴承温度不能超过环境温度35C,高温度不得超过80C。
(9)如发现污水泵有异常声音应立即停车检查原因。
(10)污水泵要停止使用时,先关闭闸阀、压力表,然后停止电机。
(11)中开泵污水泵在工作个月内,经100小时更换润滑油,以后每个500小时,换油一次。
(12)经常调整填料压盖,保证填料室内的滴漏情况正常(以成滴漏出为宜)。
(13)定期检查轴套的磨损情况,磨损较大后应及时更换。
(14)污水泵在寒冬季节使用时,停车后,需将泵体下部放水螺塞拧开将介质放净。防止冻裂。
(15)污水泵长期停用,需将泵全部拆开,擦干水分,将转动部位及结合处涂以油脂装好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