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转K2型转向架与转8G型转向架相比有何结构特点?
答:转K2型转向架与转8G型转向架相比,有以下5项结构特点:
(1)摇枕中部侧向开孔,基础制动拉杆从摇枕中部穿过。
(2)交叉支撑装置交叉杆为可分解的上、下交叉杆组成,中部用扣板螺栓组装,交叉杆安全链吊在制动梁上。
(3)侧架立柱磨耗板采用折头螺栓组装紧固,斜楔增大了摩擦面,提高转向架正位能力。
43KG铁路扣板零售
8.转K2型转向架与转8G型转向架相比有何结构特点?
答:转K2型转向架与转8G型转向架相比,有以下5项结构特点:
(1)摇枕中部侧向开孔,基础制动拉杆从摇枕中部穿过。
(2)交叉支撑装置交叉杆为可分解的上、下交叉杆组成,中部用扣板螺栓组装,交叉杆安全链吊在制动梁上。
(3)侧架立柱磨耗板采用折头螺栓组装紧固,斜楔增大了摩擦面,提高转向架正位能力。
(4)下心盘直径增大到355mm,降低心盘单位面积压力,减少裂纹产生。
(5)基础制动装置制动倍率较小为4,其游动杠杆自由端与铅垂线夹角为50°。
进入21世纪后,铁路发展迅速,特别是高速铁路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到“十二五”末,我国铁路运营里程已经超过12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超过1.9万公里,位居。铁路发展的趋势也越来越明确,即客车速度越来越快,货车轴重越来越大,这些变化对轨道结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钢轨扣件是联结钢轨与支承结构的重要部件。通过扣件,钢轨被牢牢地固定在轨枕或轨道板上。它具有保持和调整轨距和轨向、提供弹性和电绝缘等功能,从而确保列车的安全运行和旅客乘坐舒适度。作为轨道部件重要组成部分的扣件具有与铁路发展同样的历程,从初的木枕道钉扣件到混凝土枕弹性扣件,再到重载扣件和高速扣件,每一次都是铁路发展的具体体现,是设计理论、新型材料、制作水平和实验技术发展的综合体现。

KL14型扣件目前被世界上40多个和地区采用和试用。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混凝土枕无缝线路上主要采用带铁垫板的分开式扣件KB型扣件,这种扣件在轨枕中预设绝缘套环,以T形螺栓紧固铁垫板。的K型扣件采用刚性扣板扣压钢轨,后来扣压件采用类似英国BJB扣件的弹条(又称蟹形弹条)。另一种扣件是无铁垫板的不分开式扣件XE型扣件,这种扣件的使用量很少,仅占总铺设里程的5%,类似于法国RN型扣件,只是用T形螺栓而不是螺旋螺栓和塑料套管紧固弹片。针对上述两种扣件存在的问题,除将两种扣件进行改进外,在20世纪60年代,苏联开展了新扣件的研制工作。1962年~1969年设计了12种不同结构的扣件,经试制和室内试验后,试铺在科学研究院的环行试验线上进行运营试验,试验后将其中的∏型扣件和XBP型扣件进行扩大铺设试验,推广使用。
B型扣件为带铁垫板的不分开式扣件,扣压件有弹条和弹片两种形式。轨下和铁垫板下均使用橡胶垫板,轨下垫板有两种,一种厚度为7~8mm、刚度为120kN/mm,另一种厚度为12~14mm、刚度为50kN/mm。下垫板和铁垫板下垫板的串联刚度为38~69kN/mm。XBP扣件的弹片为双层式的,当弹片的上部接触弹片的下部时意味弹片紧固到位。该扣件轨下橡胶垫板的刚度为50kN/mm。

在5型扣件的基础上,又研制了用于大坡道(66.7%)和小半径(R为350m)曲线上的6型扣件17.183。其特点是,为增大扣压力,主弹片用两个圆形弹片补强,并采用T形螺栓的方式来紧固弹片。为提高扣件的横向弹性,弹片座采用橡胶座。
在东海道新干线上,采用了与50kg/m钢轨配用的102型扣件,其特点是以横向弹性挡板(弹片)保持轨距并提供横向弹性,并以楔形的弹片座进行轨距无级调整,以主弹片和圆形弹片(补强弹片)扣压钢轨,单个主弹片的扣压力5kN、弹片前端刚度0.4kN/mm。横向弹片的横向刚度14kN/mm、轨下垫板(厚度7mm)的刚度为90kN/mm。在山阳新干线有砟轨道上也采用这种扣件,但为满足铺设60km/m钢轨和行车速度260km/h的需要,扣件作了部分修改,主弹片和横向弹片的厚度从原来的5mm增厚为6mm,轨下垫板的刚度降低为60kN/mm20。
其他研发的扣件较为的有荷兰的DE型扣件,瑞典的菲斯特(Fist)扣件和美国的Mckay型扣件,均为无螺栓扣件。DE型扣件的弹条用12mm×12mm的弹簧钢制造,扣压力10kN,弹程10mm。在南美有多个采用这种扣件。菲斯特扣件由弹条、轨下垫板和绝缘固定销组成,弹条直径16mm,扣压力和弹程与DE型扣件相同。其大特点是只有采用的工具才能拆卸,是典型的防盗型扣件,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有16个采用这种扣件。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