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速肌力评定训练系统——等速运动训练
等速运动经常在伤者康复时进行因为肌肉的状态会在训练过程中发生变化。当肌肉无力时,它无法对机器产生太大的力。因此,机器只会通过施加用户提供大的阻力来进行补偿。随着肌肉的重新发育,它变得更强,并能提供更多的阻力机器也会增加对肌肉的阻力来匹配,机器不会超过使用者产生的阻力等速训练有助于为其他类型的训练做好准备,例如举重。等速训练通常与其他类
进口等速训练
等速肌力评定训练系统——等速运动训练
等速运动经常在伤者康复时进行因为肌肉的状态会在训练过程中发生变化。当肌肉无力时,它无法对机器产生太大的力。因此,机器只会通过施加用户提供大的阻力来进行补偿。随着肌肉的重新发育,它变得更强,并能提供更多的阻力机器也会增加对肌肉的阻力来匹配,机器不会超过使用者产生的阻力等速训练有助于为其他类型的训练做好准备,例如举重。等速训练通常与其他类型的训练结合使用。它不经常是独立训练团,因为它只做了这么多的肌肉或力量。它是一个踏脚石,其他运动,可以准备肌肉更激烈的类型的锻炼,如举重,跑步或骑自行车。
等速肌力评定训练系统——等速肌力训练
等速收缩(isokinetic contraction)是指肌肉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以恒定的速度进行用力收缩,且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量始终与阻力相等的肌肉收缩称为等速收缩。在一般生理活动状态很难会产生等速收缩,只有在特定的仪器上才能进行等速运动。
等速肌力训练(isokinetic exercise)是指利用等速仪器,根据运动过程中患者肌力大小的变化,由机器提供相匹配的阻力,使整个关节按照预先设定的速度进行运动的一种训练方法,又称可调节抗阻训练或恒定速度训练。等速训练也分为向心性训练和离心性训练两种不同的肌肉训练方法。
等速肌力评定训练系统——训练方法
等速离心肌力训练:等速仪器可提供向心收缩/离心收缩、离心收缩/离心收缩两种训练方式。在种训练方式中,主要训练一组肌群,如顺时针方向是肌群的向心收缩,逆时针方向则为同一肌群的离心收缩,从而形成一组肌群向心收缩-离心收缩连续的收缩方式;后一种训练方式,可同时训练主动肌和拮抗肌两组肌群的离心收缩肌力,提高两组肌群的肌力;在临床中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加以选择。
在等速离心收缩训练的训练速度为:30°/s、60°/s、90°/s、120°/s、120°/s、90°/s、60°/s和30°/s,共8种运动速度。每种运动速度可重复收缩10~15次,同样收缩约100次为1个训练单位。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加到2~3个训练单位。在等速离心收缩中,运动速度的生理溢流作用要大于等速向心收缩,约为60°/s,因此,训练中运动速度之间相隔可略大一些。
每次离心训练的间歇时间一般要长于等速向心肌力训练。这是因为等速离心肌力训练常使肌肉被动伸长,肌张力较大,会出现延迟性肌肉酸痛,疼痛常在训练后第2~3天出现。临床上这种肌肉疼痛常不需处理,3~5天可自行缓解;疼痛明显者可在训练后采用局部冰敷的方法,对缓解疼痛有一定作用。因此,在等速离心肌力训练时,应适当延长间歇时间,每周训练2~3次。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