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温锻造法(中心压实法) 实验研究和长期生产实践表明,用普通自由锻造法,只能保证钢锭偏析区的疏松、气孔等缺陷锻合,而过渡偏析区和偏析区的缺陷往往只能部分得到锻合。为了使日益增大的大型钢锭能够锻透,必须保证足够大的锻比和使用吨位足够大的压机,因而越来越困难。为此,1958年由日本工厂开始逐步创造和完善了一种降温锻造法。
近来,又发展了所谓脱模直接锻造法。即当钢锭在锭模中冷
工程机械锻造公司
降温
锻造法(中心压实法) 实验研究和长期生产实践表明,用普通自由锻造法,只能保证钢锭偏析区的疏松、气孔等缺陷锻合,而过渡偏析区和偏析区的缺陷往往只能部分得到锻合。为了使日益增大的大型钢锭能够锻透,必须保证足够大的锻比和使用吨位足够大的压机,因而越来越困难。为此,1958年由日本工厂开始逐步创造和完善了一种降温锻造法。
近来,又发展了所谓脱模直接锻造法。即当钢锭在锭模中冷却到表面达到终锻温度(750℃)后,即将钢锭脱模,并送至水压机上,进行降温锻造。锻后在V形砧上进行,由中心向端部逐步锻造,在全长上每完成一个工步以后,将锻件翻转90°,总变形程度为6-8%。这种方法已开始在生产中使用,其特点是进一步节省了锻造工时,而又保持了降温锻造的优点。
锻造法兰一般比铸造法兰含碳低不易生锈,锻件流线型好,组织比较致密,钨钢铰刀机械性能优于铸造;锻造工艺不当也会出现晶粒大或不均,硬化裂纹现象,锻造成本高于铸造法兰。锻件比铸件能承受更高的剪切力和拉伸力。
铸件的优点在于可以搞出比较复杂的外形,成本比较低;
锻件优点在于内部组织均匀,不存在铸件中的气孔,夹杂等有害缺陷;锻造工艺过程一般由以下工序组成,即选取钢坯下料、加热、成形、锻后冷却。锻造的工艺方法有自由锻、模锻和胎膜锻。生产时,按锻件质量的大小,生产批量的多少选择不同的锻造方法。
锻造时对钢坯从不同方向进行多次镦粗和拉拔,并采用“二轻一重”法锻造,即坯料始锻时要轻击,防止断裂,在980~1 020 ℃中间温度可重击, 以保证击碎碳化物,Cr12MoV 钢未改锻,采用固溶双细化处理[5 ] ,即500 ℃及800 ℃左右二级预热,1 100~1 150 ℃固溶处理,淬入热油或等温淬火,750 ℃高温回火,机加工后960 ℃加热油冷后进行终热处理, 也可使碳化物细化、棱角圆整化,晶粒细化。
蜗杆采用
锻造毛坯时,钢锭锻造比一般不3,锻造比一般不1.5。材料一般选用35CrMo钢,其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和硬度要求应符合GB3077的规定,允许采用力学性能和硬度不35CrMo的其他材料,如42CrMo、38CrMoAl和渗碳钢种等。齿面精度加工前,应进行硬化处理,精加工后齿面硬度不HV500,齿面粗糙度Ra≤0.8μm。
蜗轮轮缘材料一般采用铸造锡青铜ZCuSnlOPI。铸件不允许有偏析、夹杂、缩孔、疏松、裂纹等缺陷,其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和硬度应符合GB 1176规定。当滑动速度小于5m/s时,可以采用GB 1176中规定的铸造铝青铜ZCuAllOFe3。允许采用性能相当的其他材料,齿面粗糙度Ra≤1.6μm。允许齿面有创成的痕迹存在。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