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喷叶面肥注意什么
牡丹喷叶面肥注意什么 :
(1)选对种类,叶面肥与其他肥料很明显的不同就是针对的种类比较专一,有绿叶植物、开花植物以及其他作物等等,牡丹花也不例外,为此在牡丹选择叶面肥时应选好牡丹或者开花植物的配方成分来用,这样可降低养分不对称的风险。
(2)天气问题,如果在种植牡丹应考虑到天气,如高温、多雨等都不适合喷施,很佳时间是阴天,
蔬菜叶面肥
牡丹喷叶面肥注意什么
牡丹喷叶面肥注意什么 :
(1)选对种类,叶面肥与其他肥料很明显的不同就是针对的种类比较专一,有绿叶植物、开花植物以及其他作物等等,牡丹花也不例外,为此在牡丹选择叶面肥时应选好牡丹或者开花植物的配方成分来用,这样可降低养分不对称的风险。
(2)天气问题,如果在种植牡丹应考虑到天气,如高温、多雨等都不适合喷施,很佳时间是阴天,这样能很大的提高叶面吸收率,如果碰上多雨天气可在稀释后的牡丹叶面肥中添加8秒钟增效剂,能瞬间带动养分渗透叶面,同时增加叶面附着力。
(3)用量,花卉跟其他植物不一样,养分上需求没有那么大,只需在日常间隔个半个月喷施一次就行,这样可及时的弥补根系养分不足的情况,延长开花时间降低病害如黄叶等发生。
新上盆牡丹栽培注意
(1)促发芽,正常的牡丹都不是种子种出来的,都是嫁接的,选择一个深点的花盆,沙质土壤,很好肥沃的土,这样能加快生根生长。注:可适当喷施生根叶面肥。
(2)水分,沙质土壤排水优良,牡丹忌水多。
(3)光照,发芽后,拿出来稍微晒点太阳,不要暴晒,每天中午要放置在光照不太强的地方。 牡丹花栽培做好追肥以及日常其他条件的管理能很好的提高植株生长性能,延长开花时间,采用叶面肥喷施能很大的降低更换土壤或者根施肥对根系的营养。

分享科学使用叶面肥
叶面肥是农业栽培中的一个重要措施。将各种营养物质直接喷施在植物的叶片上,吸收快、利用率高。朴欣肥业为大家分享科学使用叶面肥,避免乱用叶面肥造成肥害。
1、不同的叶面肥有不同的使用浓度,不是浓度越高越好。例如含生长调节剂的叶面肥,使用浓度适宜会对作物生长有促进作用,但浓度过高会抑制作物的生长;含有营养成分的叶面肥使用浓度过高会出现烧苗现象。所以要首先看清说明书上的要求。
2、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叶面肥的使用效果也不一样,有的适合于生育后期喷,有的前后期都要喷。
3、不同作物对叶面肥的反应不同,一般来说,双子叶植物如棉花、甘薯、马铃薯、油菜等叶面较大,角质层较薄,肥液容易渗透进行,因此,这类作物根外追肥的效果较好。单子叶植物如稻、麦、玉米等,叶面较小,角质层较厚,肥液渗透比较困难,叶面肥的增产效果差一些,尤其是水稻很为明显,大多数叶面肥在水稻上的增产效果都低些。叶片正面细胞组织致密,并且覆盖有一层较厚的角质层,一般的肥料很难穿透而被吸收。
4、叶面肥溶解得好坏和稀释深度对喷施效果影响很大,液体肥料在稀释时也应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要求操作。
5、喷施叶面肥的时候要注意天气、温度和湿度,应尽量使肥液有较长的时间附着在叶面上,供作物充分吸收。
6、喷施叶面肥时要注意叶的正反面都要喷到,喷均匀。有的作物背面的气孔数量比正面还多,吸收得更好。

大豆施肥技术要点
大豆的施肥的技术要点:大豆的施肥体系一般由基肥、种肥和追肥组成。施肥的原则是既要保证大豆有足够的营养,又要发挥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因此无论是在生长前期或后期,施氮都不应该过量,以免影响根瘤菌生长或引起倒伏。但另一方面,也必须纠正那种大豆有根瘤菌就不需要氮肥的错误概念。施肥要做到氮磷钾肥大量元素和硼钼等微量元素合理搭配,迟效、肥并用。用法用量:稀释600-1000倍液,间隔期7-10天,必须现配现用,每瓶喷施半垧玉米或者水稻。
基肥施用有机肥是大豆增产的关键措施。在轮作地上可在前茌粮食作物上施用有机肥料,而大豆则利用其后效。有利于结瘤固氮,提高大豆产量。在低肥力土壤上种植大豆可以加过磷酸钙、各10公斤作基肥,对大豆增产有好处。
种肥一般每亩用10公斤至15公斤过磷酸钙或5公斤磷酸二铵作种肥,缺硼的土壤加硼砂0.4至0.6公斤。由于大豆是双子叶作物,出苗时种子顶土困难,种肥恨好施于种子下部或侧面,切勿使种子与肥料直接接触。
追肥实践证明,在大豆幼苗期,根部尚未形成根瘤时,或根瘤活动弱时,适量施用氮肥可使植株生长健壮,在初花期酌情施用少量氮肥也是必要的。氮肥用量一般以亩施尿素7.5至10公斤为宜。另外,花期用0.2%至0.3%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或过磷酸钙水根外喷施,可增加籽粒含氮率,有明显增产作用;叶面施肥的效果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为提高叶面施肥的效果应采取科学的施肥方法和正确的施肥技术。花期喷施0.1%的硼砂、硫酸铜、硫酸锰水溶液可促进籽粒饱满,增加大豆含油量。
大豆对主要养分的需求:大豆在粮油作物中,经济价值相对较高。大豆需氮虽多,但可通过根瘤固氮,一般可从大气中获取5至7.5公斤/亩,约为大豆需氮的40%至60%。每生产100公斤大豆,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氮1.8至10.1公斤,磷1.8至3公斤,钾2.9至3公斤。大豆所吸收的养分远远高于水稻、小麦和玉米。叶面施肥,可使营养物质从叶部直接进入体内,参与作物的新陈代谢与有机物的合成过程,因而比土壤施肥更为迅速有效。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