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定沥青改性剂已选定,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加入和以什么状态加入改沥青改性剂的掺配机理 沥青是沥青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分散体。在加入改性剂前须认真考虑沥青改性剂的状态,既要考虑什么状态下的改性剂才能掺入沥青,且不引起稳定性方面有大的损失。 假定沥青改性剂已选定,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加入和以什么状态加入改性剂,才会使乳液像原沥青那样,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混溶性。下面就这一个问题进行讨论。若把非水
改性沥青添加剂价格
假定沥青改性剂已选定,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加入和以什么状态加入改
沥青改性剂的掺配机理
沥青是沥青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分散体。在加入改性剂前须认真考虑沥青改性剂的状态,既要考虑什么状态下的改性剂才能掺入沥青,且不引起稳定性方面有大的损失。
假定沥青改性剂已选定,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加入和以什么状态加入改性剂,才会使乳液像原沥青那样,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混溶性。下面就这一个问题进行讨论。
若把非水溶性的固体粉末状的沥青改性剂直接加入胶乳中,则可能会带来以下不利影响:
1、干燥的粉末会降低乳液中沥青离子表面的水合度,破坏乳液的动态平衡,削弱水对沥青颗粒的保护作用,使沥青乳液的稳定性降低,后可能导致脱水破乳。
2、一般固体粒度较大,在未进行深加工前其粒度很难达到2-5μm。因此,常发生粒子附聚或下沉现象,引起分层,破坏乳液的稳定性。
3、固体粉末的加入,将不同程度地吸附原乳液中的表面活性剂,从而打破表面活性剂的动态平衡,导致沥青微粒-水间界面能的增加,使整个体系的稳定性下降。
综上所述,直接加入固体粉末状的沥青改性剂,需考虑的因素较多,除固体粉末的细度外,还需考虑水量和表面活性剂及其他助剂的用量,困难较多。

排水沥青改性剂混合料级配设计情况
排水沥青改性剂混合料通常采用2.36mm至9.5mm之间为断级配的矿料,粗集料所占比例高,大于4.75mm颗粒含量不75%。
排水性沥青改性剂混合料级配设计情况
排水性沥青改性剂中排水沥青结构是由大量的粗料组成,利用粗集料颗粒之间的相互嵌挤形成骨架结构,在细集料含量较少的情况下,粗集料骨架之间的空隙得不到充分的填充,混合料经碾压后其内部仍保持较大的空隙率因而具备排水功能,大空隙率是排水路面具代表性的特点。

胶乳改性沥青的制备方法
排水沥青混合料空隙率较大(15%-25%),就使得其受水,客气,阳光侵蚀的可能性增大导致了路面的耐久性降低,因此加入适量的高粘度的沥青改性剂,克服这样的弊端。
胶乳改性沥青的制备方法如下:
首先预热剂。将加热至与所需皂液温度差不多的水倒入机,并开启机,使机器内部预热,达到所需的温度。
其次倒入皂液。将计量好的并加热至所需温度的皂液倒入机,使皂液在机的搅拌作用下混合均匀,搅拌时间控制在30s以内,以防止搅拌时间过长,皂液温度下降过多。
倒入沥青。将计量好并加热至所需温度的沥青倒入机,沥青不宜一次到晚,需控制流量,缓缓倒入,并且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以便及时消除过程中产生的泡沫。时间应控制在2—3min左右,一方面,时间过短,沥青得不到充分的;另一方面,时间过长,反而会引起破坏作用,而且浪费能源。
刚制备好的胶乳改性沥青,其温度通常会高于室温,一般在80摄氏度左右。在高温条件下,一方面乳状液的水分容易蒸发,影响油水比;另一方面沥青内部和表层的温度下降不均匀,可能会导致表层因失水过多而结皮。为了避免此种现象的发生,因在完成后将沥青用器皿密封保存,置于60摄氏度恒温箱中,并适时对胶乳沥青进行搅拌,防止表层水分蒸发过快而结皮。约30min后将沥青从恒温箱中取出,在达到室温前适时施以搅拌。然后密封保存,备用。

化学改性对胶乳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
初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在基质沥青中加入反应性化学改性剂,改变沥青的组成与性质,即对其进行化学改性,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胶乳提高沥青软化点效果不显著的问题,化学改性是改善胶乳改性沥青性能的既经济而又实用的有效途径。试验得出的结论为:
(1)胶乳改性沥青的性能与沥青组成有关,一般情况下,改性沥青的软化点与沥青的沥青质含量成正比。
(2)在一定条件下,基质沥青中加入少量的化学改性剂可以使沥青的组成发生变化,通常沥青质含量增加,饱和分和方向分降低,胶质基本不变。
(3)通过对基质沥青进行化学改性,可以显著提高胶乳改性沥青的软化点,弥补胶乳改善沥青高温性能的不足。
(4)化学改性对胶乳改性沥青主要性能的影响规律是,软化点随着化学改性剂的增加而升高,针入度和5摄氏度延度随着化学改性剂的增加而降低,因此为平衡各项技术指标,化学改性剂的加入量0.25%—0.50%为宜。
(5)化学改性对胶乳改性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