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由于的地理环境及气候,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农业生产对水的依赖性很强,有水才能做到稳产高产。目前,我国灌溉用水量的比例在经历明显的下降过程后,呈稳定态势,但从长远看,随着工业,城市,生活,生态用水的不断增加,由于新增加水资源的开发潜力越来越小,开发代价越来越大,因此乃将有一部分灌溉用水转为其他行业用水。目前,农业用水占总有用水量的70%,由于受工程配套
水利灌溉施工
在我国,由于的地理环境及气候,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农业生产对水的依赖性很强,有水才能做到稳产高产。目前,我国灌溉用水量的比例在经历明显的下降过程后,呈稳定态势,但从长远看,随着工业,城市,生活,生态用水的不断增加,由于新增加水资源的开发潜力越来越小,开发代价越来越大,因此乃将有一部分灌溉用水转为其他行业用水。目前,农业用水占总有用水量的70%,由于受工程配套状况和管理水平所限,灌溉用水效率仅有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对策之一。井灌区的取水工程应根据用水量和扬程大小,选择适宜的水泵和配套动力机、压力表及水表,并建有管理房。如何通过各种节水措施,有效地提高灌溉水资源的使用效率是发展农业节水的根本任务。
我国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的发展历程有以下特点:(1)在低压管道输水灌溉面积中,移动软管部分所占比例逐渐下降,半固定式、固定式部分所占比例上升。
(2)井灌区塑料硬管所占比例大,南方地区预制管材发展较快。
(3)经济发达地区塑料硬管发展较快,如北京市的大兴县、上海市郊、河北三河市、山东威海市等,塑料硬管所占比例很高。
(4)山东、河北、河南、山西4省低压管道输水灌溉面积占管道灌溉面积的795%。

我国自20世纪50年始尝试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的应用,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我国北方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加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我国“七五”期间,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被列入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在管道管材及配套装置的研制上取得了一批成果。平原井灌区、渠灌区和提水灌区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得以广泛应用,应用推广面积约 520 万 hm2。经过“七五”期间对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以井灌区为重点的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得到迅速推广和应用。可以说,管道灌溉对于不同的水源、作物、土壤及流量都有较强的适应性。到2003年底,低压管道输水灌溉面积已达448 万 hm2,覆盖 25个省市自治区,为缓解我国北方地区农业用水矛盾,实现井灌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滴灌设计时设备主要工作参数等选用不合理,输水主管道设计太细,对个别地方水压不足的问题考虑不足,滴管带布置不合理等,使滴管系统配套性差,不能很好地发挥其效益,导致一些面积过小、形状不规整等特定地方不能满足均匀灌溉的要求,仍需要进行人工补水浇灌。另外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没有采取应对措施,导致建成后一些地方水压不足,出现远端供水不足现象。在我国,由于的地理环境及气候,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农业生产对水的依赖性很强,有水才能做到稳产高产。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