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换热器的构造原理、特点 热管是一种传热元件,其导热能力比金属高几百倍至数千倍。热管还具有均温特性好、热流密度可调、传热方向可逆等特性。用它组成热管换热器不仅具有热管固有的传热量大、温差小、重量轻体积小、热响应迅速等特点,而且还具有安装方便、维修简单、使用寿命长、阻力损失小、进、排风流道便于分隔、互不渗漏等特点。热管是由内壁加工有槽道的两端密封的铝(轧)翅片管经清洗并抽成高真
铜箔热水盘管报价
热管换热器的构造原理、特点
热管是一种传热元件,其导热能力比金属高几百倍至数千倍。热管还具有均温特性好、热流密度可调、传热方向可逆等特性。用它组成热管换热器不仅具有热管固有的传热量大、温差小、重量轻体积小、热响应迅速等特点,而且还具有安装方便、维修简单、使用寿命长、阻力损失小、进、排风流道便于分隔、互不渗漏等特点。热管是由内壁加工有槽道的两端密封的铝(轧)翅片管经清洗并抽成高真空后注入佳液态工质而成,随注入液态工质的成分和比例不同,分为KLS 低温热管换热器、GRSC-A中温热管换热器、GRSC-B高温热管换热器。热管一端受热时管内工质汽化,从热源吸收汽化热,汽化后蒸汽向另一端流动并遇冷凝结向散热区放出潜热。冷凝液借毛细力和重力的作用回流,继续受热汽化,这样往复循环将大量热量从加热区传递到散热区。热管内热量传递是通过工质的相变过程进行的。将热管元件按一定行列间距布置,成束装在框架的壳体内,用中间隔板将热管的加热段和散热段隔开,构成热管换热器。热管是由美国发明的,初被用于航天技术和核反应堆,以解决向阳面和背阴面受热不均匀。 20 世纪 90年代被用于民用空调,由于其优越的导热性,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目前在计算机、雷达等高科技领域被广泛应用。

有冷却塔散热的混合式地源热泵系统的运行试验
通过上面分析可以看出地埋管的冬、夏季换热情况不仅取决于所服务建筑的空调负荷,也取决于地埋管换热情况,二者互相影响。总体上,地埋管换热的效果是冬季吸热状况优于夏季排热状况,在工程应用中,即使地埋管的全年吸/排热基本平衡也应该增加辅助散热系统,目的是缓解地埋管周围岩土的热堆积。
有冷却塔散热的混合式地源热泵系统的运行试验有冷却塔散热的混合式地源热泵系统的运行试验是在地埋管单独运行试验结束24h后进行,周期8h,实行冷却塔与地买管并联形式,控制方式是在考虑地埋管周围岩土全年热平衡基础上设定进入地源热泵机组冷凝器入口水温为30e。
混合式地源热泵与地源热泵运行工况比较试验分项制冷机组能效比(W/W)空调系统能效比(W/W)地埋管换热系数地埋管单独运行后16h(稳定工况)3.332.313.47地埋管单独运行前8h(启动阶段)3.772.624.86地埋管与冷却塔并联运行8h(定冷凝器进口水温30e)3.522.454.17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虽然在地源热泵启动阶段地埋管的换热系数比较高,但在地埋管到达稳定工况之后(即机组运行8h后),制冷机组的能效比、空调系统能效比,地埋管换热系数,有辅助散热的混合式地源热泵系统比单独运行地埋管换热器的地源热泵系统都要高。其中地埋管的换热系数高出20.1%,可以看出辅助冷却对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效果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换热器的紧凑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换热面积大小
所谓换热器的紧凑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换热面积大小。一般,不同结构形式的换热器,其紧凑度不同。
换热器因内腔流道及外腔流道都有翅片,因而紧凑度较高,一般均可达到1500m2/m3,高可达4370m2/m3。不锈钢板式换热器紧凑度也较高,一般也可达到500-800m2/m3,翅片管换热器紧凑度要小于上面两种结构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的紧凑度较小。
一般换热器的紧凑度越大,体积越小,单位面积的成本也较低。
解决螺旋板式换热器结垢好的办法的
螺旋板式换热器是换热器的一种。在生产中多处使用到了螺旋板式换热器。但螺旋板式换热器结垢导致换热效果不佳成为影响生产的重要问题。因此,有效的阻止结垢成为生产的关键。
换热器作为在工业生产中实现两种物料间的热量传递的设备,在化工行业一直以来得到广泛的使用,螺旋板式换热器作为换热器的一种同样应用在化工行业的各个环节,是化工生产中重要的辅助生产设备。对于螺旋板式换热器的结垢问题是常见的失效形式。解决螺旋板式换热器结垢好的办法是严格操作工艺规程,保持良好的日常维护,并进行定期的清洗。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