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定义信息化的概念起源于60年代的日本,首先是由日本学者梅棹忠夫提出来的,而后被译成英文传播到西方,西方社会普遍使用“信息社会”和“信息化”的概念是70年代后期才开始的。1997年召开的首届国内信息化工作会议,对信息化和信息化定义为:“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信息化就是在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
水情信息化
一般定义信息化的概念起源于60年代的日本,首先是由日本学者梅棹忠夫提出来的,而后被译成英文传播到西方,西方社会普遍使用“信息社会”和“信息化”的概念是70年代后期才开始的。1997年召开的首届国内信息化工作会议,对信息化和信息化定义为:“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信息化就是在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现代化进程。”实现信息化就要构筑和完善6个要素(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建设信息网络,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发展信息技术和产业,培育信息化人才,制定和完善信息化政策)的信息化体系。
水库、水利枢纽信息化建设要从全局的高度规划枢纽的组织机构、业务流程、人财物资源,要设计建设具有开放性的信息化集成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流程优化,提高枢纽管理水平、运行调度水平、装备自动化水平、防洪抗旱调度决策水平,使水利枢纽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武汉励华电气有限公司系集励磁系统、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泵站信息化系统、微机保护系统和直流电源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科技型企业。
《规划》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从防汛抗旱减灾、水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体制机制和制度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十二五”水利改革发展的目标。主要指标包括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年均经济损失占同期GDP的比重分别降低到0.7%和1.1%以下,新增供水能力400亿立方米左右,全方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国内万元GDP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重要江河湖库水功能区主要水质达标率提高到60%,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5万平方公里等。以上指标中,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约束性指标,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预期性指标。
保障体系;包括安全防护体系、标准规范体系、标准规范体系、评价考核体系、技术研究体系和人才队伍体系。1、安全防护体系:采取信息安全主动防护策略,推广等级保护,健全风险评估,建立信息安全应急、通报管理等机制和应急预案体系,具备调度灾备功能。2、标准规范体系:建设信息网络、信息资源、信息应用、信息安全和管理运行等相关标准,推进信息化项目规范化管理。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