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审计的目的
能源审计的目的是:
1、及时分析、评价和掌握用能单位能源管理和用能状况;
2、排查能源利用存在的问题、摸清薄弱环节;
3、寻找节能方向、挖掘节能潜力、提出节能技改方案;
4、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及费用成本。
能源审计是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途径。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统一,提高用能单位的市场竞争
能源计量管理
能源审计的目的
能源审计的目的是:
1、及时分析、评价和掌握用能单位能源管理和用能状况;
2、排查能源利用存在的问题、摸清薄弱环节;
3、寻找节能方向、挖掘节能潜力、提出节能技改方案;
4、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及费用成本。
能源审计是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途径。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统一,提高用能单位的市场竞争力,是用能单位发展的根本要求和终归宿。开展能源审计可以使用能单位及时分析掌握本单位能源管理水平及用能状况,排查问题和薄弱环节,挖掘节能潜力,寻找节能方向。能源审计的本质就在于实现能源消耗的降低和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开展能源审计可以为用能单位带来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效益,从而实现“节能、降耗、增效”的目的。
能源审计的方法能源计量管理
能源审计的基本方法是基于能源平衡和物料平衡的原理,对企业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统计分析。需要对企业的基本情况、企业的生产与管理进行现场调查,进行数据搜集、整理,并经审核后进行汇总,同时要对典型系统与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调查,对重点耗能设备进行重点调查,对能源与物料的盘存查账,必要时需要进行现场检测。
1.产品产量核定方法产品产量是计算单位产品能耗的基准。这里的产品产量是指合格产的数量。在核定产品产量时要考虑以下因素:(1)将在制品和半成品折算为制成品。(2)将非标准品折算为标准品。(3)品种繁多时,多种产品按产值计算。(4)产品产量必须通过仓库物资盘查与来往账目进行核定。产品产量准确性非常重要,它作为分母,是计算各种能耗指标的重要依据。
2.能源消耗数据的核定方法(1)能源消耗计算的时间区段与产品产量计算的时间区段一致。(2)企业外购能源的和折标准煤系数,以实测或为准。(3)产品能耗的核定要考虑生产过程中外协加工部分的能源消耗。(4)企业能源审计时应编制企业能源消费实物平衡表或企业能源网络图。(5)能源消耗的数据核定应分品种进行非生产系统用能与损失能源量的计算,并对其合理性加以分析,采用合理的方式分摊到产品的企业能源消耗指标中。(6)产品能耗分析必须具有可比性,不同原料、不同生产工艺、消耗不同能源等所生产的产品,不能进行简单的对比。
公共机构需要进行能源审计能源计量管理
积极开展能源审计试点工作。对省内煤炭、石油、电力、钢铁、建材、化工、机械7个行业14家重点耗能企业开展了能源审计试点工作。
公共机构应当加强本单位用能系统管理,保证用能系统的运行符合相关标准。公共机构应当按照规定进行能源审计,并根据能源审计结果采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措施。
积极推进清洁生产,推进10户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抓好亚泰、吉林市再生市场2个,10个省级循环经济企业,以及四平、白山循环经济园区试点。继续抓好节水、节地、节材及资源综合利用。深入开展节约能源工作,开展能源审计。推进实施重点节能工程。积极推动节能工作。研究和制定节能优惠政策。加强节能工作考核。加快节能技术开发、和推广。
对节能管理制度不健全、节能措施不落实、能源利用效率低的重点用能单位,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应当开展现场调查,组织实施用能设备能源效率检测,责令实施能源审计,并提出书面整改要求,限期整改。
能源计量
需求牵引、驱动。根据能源发展战略和要求,紧密衔接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能源计量需求,准确把握能源计量发展方向。以制度、技术、管理为手段,积极探索能源计量发展新思路,培育能源计量服务新业态,形成可量化、可、可推广的能源计量服务新模式,推动能源计量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夯实基础、完善体系。加快能源计量相关计量基准和计量标准建设,针对节能减排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技术难题研究和攻关,推动能源计量器具智能化升级。健全能源计量体系,加快能源计量法律、法规、规章、标准、技术规范的制修订,完善能源计量监管体系,提升能源计量监管能力和水平。
分类推进,协同发展。针对各行业、各领域发展特点和需求,分类、分层制定能源计量推进措施,提升以能源计量为基础的节能减排整体解决能力和水平。加强相关部门、行业、企业、区域之间的协作,积极构建统一协调、运行、资源共享、多元共治的能源计量协同发展机制。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