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桩一般在距地面1m左右进行。上下桩的中心线偏差应小于10mm,节点弯曲矢高不得大于1%桩长。正常情况下,压桩施工应连续进行,同一根桩的中间停歇时间不宜超过30min。桩顶标高允许偏差为±50mm。桩顶位移偏差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送桩留下的孔洞要采用方木、筑胶板覆盖,避免物品人员掉落,并及时回填,避免陷机。依据设计和规范规定,桩身垂直度应控制在1%L以内(L为桩长),节桩的沉桩
混凝土方桩
接桩一般在距地面1m左右进行。上下桩的中心线偏差应小于10mm,节点弯曲矢高不得大于1%桩长。正常情况下,压桩施工应连续进行,同一根桩的中间停歇时间不宜超过30min。桩顶标高允许偏差为±50mm。桩顶位移偏差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送桩留下的孔洞要采用方木、筑胶板覆盖,避免物品人员掉落,并及时回填,避免陷机。依据设计和规范规定,桩身垂直度应控制在1%L以内(L为桩长),节桩的沉桩垂直度应控制在0.5%L。混凝土预制桩的混凝土强度达到强度设计值的100%才能进行沉桩施工。
管桩混凝土填芯施工前对应对管桩进行清孔,填芯混凝土的高度应满足各地设计具体要求。截桩:桩顶标高允许偏差±50mm。经各方研究确定处理方案:贯入度剧变,或后贯入度相对设计值或试桩资料过大过小;桩身突然发生倾斜、偏移或锺击时有严重回弹;桩顶严重或桩身产生裂缝;桩架剧烈晃动;其他异常情况。对于直径L≥800mm的桩,桩顶进入承台的高度不宜小于100mm;对于直径250≤L<800桩,桩顶进入承台的高度不宜小于50mm,截割桩头宜采用电动锯桩器,严禁采用人工剔凿的办法施工。
打桩时,应检查、校正桩架导向杆及桩的垂直度,并保持锤、桩帽与桩在同一轴线上,桩的贯入深度应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应及时知会设计单位进行处理。预应力管桩通病及防治;地面明显隆起,邻桩上浮或位移过大产生原因桩基础密集,土饱和密实,桩间距较小。锤击施工后3阵必须严格控制,每阵贯入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停锤原则:当桩端位于一般土层时,以桩端设计标高为主控条件,贯入度为参考依据,当桩端位于其他土层时,则反之。若出现严重偏位、倾斜、断桩等情况。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