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司母戊鼎西周晚期。原器通高93.1厘米,口径75.6厘米,重201.5公斤,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陕西扶风县法门镇任村出土。大克鼎又名克鼎和膳夫克鼎,与此鼎同出的还有小鼎七件、盨二件、钟六件、鎛一件,都是膳夫克所作之器。因此称此鼎为大克鼎,小鼎为小克鼎。西周孝王时名叫克的大为祭祀祖父而铸造。造型宏伟古朴,鼎口之上竖立双耳,底部三足已开始向西周晚期的兽蹄形演化,显得沉稳坚实。
广场司母戊鼎
广场司母戊鼎
西周晚期。原器通高93.1厘米,口径75.6厘米,重201.5公斤,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陕西扶风县法门镇任村出土。大克鼎又名克鼎和膳夫克鼎,与此鼎同出的还有小鼎七件、盨二件、钟六件、鎛一件,都是膳夫克所作之器。因此称此鼎为大克鼎,小鼎为小克鼎。西周孝王时名叫克的大为祭祀祖父而铸造。造型宏伟古朴,鼎口之上竖立双耳,底部三足已开始向西周晚期的兽蹄形演化,显得沉稳坚实。纹饰是三组对称的变体夔纹和宽阔的窃曲纹,线条雄浑流畅。由于窃曲纹如同浪峰波谷环绕器身,因此又叫波曲纹。鼎腹内壁上铭文共28行290字,为西周大篆的之作。内容分为两段:一段是克对祖父师华父的颂扬与怀念,赞美他有谦虚的品格、美好的德行,能辅协王室,仁爱万民,管理。英明的周天子铭记着师华父的伟绩,提拔他的孙子克担任王室的重要职务膳夫,负责传达周天子的命令;二段是册命辞,周天子重申对克官职的任命,还赏赐给克许多礼服、田地、下层官吏和乐队,克跪拜叩首,愉快地接受了任命和赏赐,乃铸造大鼎歌颂天子的美德,祭祀祖父的。此鼎系周孝王时期铸器,历见著录,流传有绪,是研究西周奴隶制度的珍贵资料。





说到鼎大家一定不陌生,因为作为一名儿女我们从小就从电视上或者是博物馆里看到各式各样庄严肃穆的鼎,小到香炉鼎,大到摆放在院里的鼎。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鼎的文化可谓是源远流长。 鼎,在我国古代在早先就是一种盛饭用的工具,到后来就发展演变成为了统治者区别政治权利的重要象征,其中主要是通过鼎足来分别权利的大小如: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同时鼎也是我国古代的礼器。 在我国原始社会的夏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鼎。在早先它大多为青铜器材料制成,现在的鼎大多都是仿古,又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如今鼎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公司信用和能力的标志,成为公司开业,企业上市的赠品,还记得一所大学校园一进门就摆放着一个大鼎,使人感觉就觉得这个校园非常有文化内涵,也象征这所大学就像这个大鼎一样会一直簇立在那里。

文是的一种古代文字,认为是现代汉字的初型,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是现存古代成熟的一种文字,因其早发现在动物骨头上而得名。文的形状会因分期而略有差异,大致为武丁时期的骨为完整,同时武丁时期也是现存骨数量的时期。(1)在字的构造方面,有些象形字只注重突出实物的特征,而笔画多少、正反向背却不统一。 (2)文的一些会意字,只要求偏旁会合起来含义明确,而不要求固定。因此文中的异体字非常多,有的一个字可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写法。 (3)文的形体,往往是以所表示实物的繁简决定大小,有的一个字可以占上几个字的位置,也可有长、有短。 (4)因为字是用刀刻在较硬的兽骨上,所以笔画较细,方笔居多

大篆的特点: 1.凝炼厚重 凝炼厚重指运笔力度的外现形式,笔法内敛含蓄,视觉重量突出,雄健有力,体现“金石”的质感。清代翁方纲有言“书法以厚重为本”。 “须存筋藏锋,灭迹隐端”——王羲之2.笔酣墨畅 金文用笔畅达、笔调灵动,“字里生金,行间玉润”,不要出现滞笔僵墨,有流动之感、笔墨。这也教会我们如何从用墨上欣赏大篆书法。3.浑融蕴藉 擒纵是书法用笔的准则。金文用笔圆浑,逆起平收,锋颖内涵,无垂不缩。笔画相接合交插处尤重圆融,行笔此处,“少驻”化墨,万不可偏薄。
企业名片
|
河北鼎泰雕塑工艺品制造有限公司
邸经理(False) / |
|
联系地址:中国· 河北省· 保定市·唐县田家庄工业区(邮编:072350)
联系电话:0312-4980101 手机:15188937799
联系传真:0312-4980101
电子邮箱:txfytd@126.com 联系QQ:5356647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