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审计流程-现状及节能分析
能源审计流程-现状及节能分析
企业现有管理水平、设备运行效率与目标能源绩效之间的差距,即为节能潜力。节能潜力分为理论潜力和视在潜力。理论潜力是指理论上可回收和重复利用的节能空间;视在潜力是指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能够实现的回收利用的节能空间。随技术进步视在潜力动态变化。
(1)结构节能分析①分析产品结构、原料结构变化对节能的影响。②分析能源结
企业能源审计
能源审计流程-现状及节能分析
能源审计流程-现状及节能分析
企业现有管理水平、设备运行效率与目标能源绩效之间的差距,即为节能潜力。节能潜力分为理论潜力和视在潜力。理论潜力是指理论上可回收和重复利用的节能空间;视在潜力是指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能够实现的回收利用的节能空间。随技术进步视在潜力动态变化。
(1)结构节能分析①分析产品结构、原料结构变化对节能的影响。②分析能源结构变化对节能的影响。
(2)技术节能分析①与国内外同类工艺流程企业产品(或工作量)综合能耗及主要生产工序能耗差距的节能潜力分析。②按能源介质(系统)进行购入、储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环再的节能潜力分析。③按工序(单元)进行使用环节的节能潜力分析。分析每个工序(单元)能源的种类、流向、用途、能源利用效率及热平衡情况,以及主要用能设备(装置)经济运行情况。④在工序(用能单元)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工序(用能单元)间能源消耗的互相影响及其节能的潜力,对可能的技术改善机会以及淘汰落后产能的节能潜力进行分析等。
(3)管理节能分析①分析企业现有能源管理机制的缺失或不足对节能的影响。②分析企业管理制度存在的缺失或不足对节能的影响。③分析企业能源管理工作执行与落实过程中的不足对节能的影响。④分析改进企业能源管理手段或者工具对节能的影响。
(4)行为节能分析全体员工日常出行、在厂工作及生活行为对能源消耗影响分析。
公共机构需要进行能源审计企业能源审计
积极开展能源审计试点工作。对省内煤炭、石油、电力、钢铁、建材、化工、机械7个行业14家重点耗能企业开展了能源审计试点工作。
公共机构应当加强本单位用能系统管理,保证用能系统的运行符合相关标准。公共机构应当按照规定进行能源审计,并根据能源审计结果采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措施。
积极推进清洁生产,推进10户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抓好亚泰、吉林市再生市场2个,10个省级循环经济企业,以及四平、白山循环经济园区试点。继续抓好节水、节地、节材及资源综合利用。深入开展节约能源工作,开展能源审计。推进实施重点节能工程。积极推动节能工作。研究和制定节能优惠政策。加强节能工作考核。加快节能技术开发、和推广。
对节能管理制度不健全、节能措施不落实、能源利用效率低的重点用能单位,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应当开展现场调查,组织实施用能设备能源效率检测,责令实施能源审计,并提出书面整改要求,限期整改。
能源审计企业能源审计
依法开展能源审计,组织实施能源绩效评价,开展达标对标和节能自愿活动,采取企业节能自愿承诺和适当引导相结合的方式,大力提升重点用能单位能效水平。严格执行能源统计、能源利用状况报告、能源管理岗位和能源管理负责人等制度。
推动企业开展能源审计、编制节能规划,公告企业能源利用状况,启动重点耗能企业能效水平对标活动。积极推广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和绿色建筑,新建建筑严格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1.5亿平方米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任务分解到了各地区,在24个省市启动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试点工作。继续完善和严格执行机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开展了空调、照明、锅炉系统节能诊断和改造,完成了办公区所有非节能灯具的改造。
在化工、水泥、钢铁、电解铝等行业遴选能效“”,树立节能,开展对标达标。开展能源审计活动,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对重点用能单位进行能源审计,帮助用能单位提高能源利用水平。实施重点用能单位“百千万”行动,严格能耗强度和总量“双控”目标考核,压实重点用能单位节能责任。充分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实施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做好能源宏观分析和战略规划;建设用能单位能源管理中心,实现能源精细化管理。
能源审计
各重点用能单位、牵头部门和相关建设单位要严格按照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和进度要求推进接入端系统建设,及时将数据接入省级平台或平台并实现每日上传,确保上传数据质量。重点用能单位接入端系统要满足相关技术规范的接口协议和安全要求,基础软硬件选择必须符合在安全可控方面的要求,接入端系统在线监测数据要确保来源于准确可靠的能源计量器具。
上传的数据应包括重点用能单位消耗的石油、煤炭、电力、、热力等主要能源品种的数据,个别不具备条件的重点用能单位,经省级相关主管部门同意后,在2020年底前确保实现用电数据的在线监测和数据上传的情况下,可逐步接入其他能源品种数据。鼓励重点用能单位本着集约建设、互联互通的原则,开展覆盖全部资源消耗的综合监测管控系统建设,整合已有信息化管理系统或控制系统,为本单位节能挖潜、降本增效提供支撑。各地区应加强能耗在线监测系统数据的分析和应用,切实发挥系统作用。
各地区节能主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要按照《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人民共和国计量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规范》等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要求,通过联合等方式加强监管,督促重点用能单位完善能源计量体系,推进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对未按要求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未配备和使用能源计量器具的,依法依规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或整改未达到要求的,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