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式小室内各参数的测试及准确度5.1小室内的空气温度 小室内的空气温度应采用屏蔽的敏感元件在下列各点进行测量。 5.1.1在内部空间的中心垂直轴线上 a.基准点离地面0.75m高,准确到±0.1℃; b.离地面0.05、0.50、1.50m;距屋顶0.05m的四点,准确到±0.2℃。 5.1.2在每条距两面相邻墙1.0m处的垂直线上,离地面0.75、1.50m高的两点(共八点)
铝箔蒸汽盘管定制
闭式小室内各参数的测试及准确度
5.1小室内的空气温度 小室内的空气温度应采用屏蔽的敏感元件在下列各点进行测量。 5.1.1在内部空间的中心垂直轴线上 a.基准点离地面0.75m高,准确到±0.1℃; b.离地面0.05、0.50、1.50m;距屋顶0.05m的四点,准确到±0.2℃。 5.1.2在每条距两面相邻墙1.0m处的垂直线上,离地面0.75、1.50m高的两点(共八点),准确到±0.2℃。}
5.2小室内表面温度 小室的内表面温度应在下列各点进行测量: a.六个内表面的中心点,准确到±0.2℃; b.安装被测散热器的墙壁内表面的垂直中心线上,距地面0.30m的点,准确到±0.2℃。 5.3其他参数的测量 除5.1和5.2所规定的各点外,还应测量下列参数; a.小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 b.采用空气冷却时夹层内的空气温度,准确到±0.5℃; c.采用水冷却时,冷却系统入口处的水温准确到±0.2℃; d.大气压力,准确到±0.1KPa。

有冷却塔散热的混合式地源热泵系统的运行试验
通过上面分析可以看出地埋管的冬、夏季换热情况不仅取决于所服务建筑的空调负荷,也取决于地埋管换热情况,二者互相影响。总体上,地埋管换热的效果是冬季吸热状况优于夏季排热状况,在工程应用中,即使地埋管的全年吸/排热基本平衡也应该增加辅助散热系统,目的是缓解地埋管周围岩土的热堆积。
有冷却塔散热的混合式地源热泵系统的运行试验有冷却塔散热的混合式地源热泵系统的运行试验是在地埋管单独运行试验结束24h后进行,周期8h,实行冷却塔与地买管并联形式,控制方式是在考虑地埋管周围岩土全年热平衡基础上设定进入地源热泵机组冷凝器入口水温为30e。
混合式地源热泵与地源热泵运行工况比较试验分项制冷机组能效比(W/W)空调系统能效比(W/W)地埋管换热系数地埋管单独运行后16h(稳定工况)3.332.313.47地埋管单独运行前8h(启动阶段)3.772.624.86地埋管与冷却塔并联运行8h(定冷凝器进口水温30e)3.522.454.17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虽然在地源热泵启动阶段地埋管的换热系数比较高,但在地埋管到达稳定工况之后(即机组运行8h后),制冷机组的能效比、空调系统能效比,地埋管换热系数,有辅助散热的混合式地源热泵系统比单独运行地埋管换热器的地源热泵系统都要高。其中地埋管的换热系数高出20.1%,可以看出辅助冷却对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效果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提高可拆式换热器效能的优化设计
换热器技术日益幼稚,近年来。其传热,体积小,重量轻,污垢系数低,装配方便,板片品种多,适用范围广,供热行业得到广泛应用。换热器按组装方式分为可拆式、焊接式、钎焊式、板壳式等。由于可拆式换热器便于装配清洗,增减换热器面积灵活,供热工程中使用较多。可拆式换热器受橡胶密封垫耐热温度的限制,适用于水一水传热。本文对提高可拆式换热器效能的优化设计进行研究。
应通过技术经济比拟后确定。提高换热器的传热效率和降低换热器的阻力应同时考虑,提高换热器的效能是一个综合经济效益问题。而且应合理选用板片材质和橡胶密封垫材质及安装方法,保证换热器平安运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螺旋板式换热器结垢问题的处理措施
1及时更换结垢严重的螺旋板式换热器,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
2对结垢严重的螺旋板式换热器进行清洗处理。螺旋板式换热器结垢严重的是冷却水通道,对于贫油通道内结垢相对较少,因此重要的是清洗冷却水通道内的水垢。
冲冼:酸洗前,先对换热器进行开式冲洗,使换热器内部没有泥、垢等杂质,这样既能提高酸洗的效果,也可降低酸洗的耗酸量。将清洗液倒人清洗设备,然后再注入换热器中。
酸洗:将注满酸溶液的换热器静态浸泡2h.然后连续动态循环3~4h.其间每隔0.5h进行正反交替清洗。酸洗结束后,若酸液pH值大于2,酸液可重复使用。
碱洗:酸洗结束后,用NaOH,Na2CO3,,Na3PO4,软化水按一定的比例配制好,利用动态循环的方式对换热器进行碱洗,达到酸碱中和,使换热器板片不再腐蚀。
水洗:碱洗结束后,用清洁的软化水反复对换热器进行冲洗0.5h,将换热器内的残渣冲洗干净。
记录:清洗过程中,应严格记录各步骤的时间,以检查清洗效果。清洗结束后,要对换热器进行打压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