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腐蚀性的说明:
1、当铜片介于两钟相邻的标准色板之间的腐蚀级时,按照变色严重的腐蚀级判断试样
2、 当铜片出现有比标准色板中 1b 还深的橙色时,认为铜片仍属 1级,但是如果观察到有红色时,则铜片判断为 2 级
3、 2 级中紫色铜片可能被误认为黄铜色完全被洋红色的色彩所覆盖的 3 级,为了区别这两个级别,可以把铜片浸在洗涤溶剂中,2 级会出现一个
进口铜片腐蚀代理商
判断腐蚀性的说明:
1、当铜片介于两钟相邻的标准色板之间的腐蚀级时,按照变色严重的腐蚀级判断试样
2、 当铜片出现有比标准色板中 1b 还深的橙色时,认为铜片仍属 1级,但是如果观察到有红色时,则铜片判断为 2 级
3、 2 级中紫色铜片可能被误认为黄铜色完全被洋红色的色彩所覆盖的 3 级,为了区别这两个级别,可以把铜片浸在洗涤溶剂中,2 级会出现一个深橙色,3 级不变色
4、加热和浸提过程中如果弄脏了铜片,需要重新试验
5、如果沿铜片的平面的边缘棱角出现一个比铜片大部分表面腐蚀级还要高的腐蚀级别的话,就要重新进行试验
6、如果重复测定两个结果不相同,重新进行试验,当重新试验的两个结果仍不相同,则按照变色严重的腐蚀级来判断试样。
腐蚀试验
晶间腐蚀(intergranular corrosion; intercrystalline corrosion) 沿着金属晶粒间的分界面向内部扩展的一种局部腐蚀。主要由晶粒表面和内部间化学成分的差异(钝性元素“贫乏”)以及晶界杂质或内应力的存在而引起。晶间腐蚀破坏晶粒间的结合,且腐蚀发生后金属和合金的表面仍保持一定的金属光泽,肉眼一般看不出被破坏的迹象,但晶粒间结合力显着减弱,力学性能大大恶化,不能经受敲击或内部压力(如容器),所以是一种十分危险的腐蚀。通常多出现于黄铜、硬铝合金和一些不锈钢和镍基合金中。
铜片腐蚀类型
腐蚀概述:腐蚀也叫均匀腐蚀,是一种常见的腐蚀。
顾名思义,腐蚀是指腐蚀反应在不同程度上分布在整个或大部分金属表面上。它可以是均匀的,也可以是不均匀的。
分布特点:相对于局部腐蚀来说,它的分布较为均匀,危害较小。
举例:钢铁构件在大气、海水及稀的还原性介质中的腐蚀一般属于腐蚀。
缓解或防止腐蚀的主要方法:在金属表面均匀覆盖腐蚀产物膜,比如高温氧化和易钝化金属(如不锈钢、钛、铝等)在氧化环境中形成的钝化膜。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