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标准化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方面:
1、和一般标准化系统不同,物流系统的标准化涉及面更为广泛,其对象也不象一般标准化系统那样单一,而是包括了机电、建筑、工具、工作方法等许多种类。我省在基础设施、企业规模、政策环境等方面,与沿海发达地区甚至部分周边省份都有一定差距。虽然处于一个大系统中,但缺乏共性,从而造成标准种类繁多,标准内容复杂,也给标准的统一性及配合性带来很大困难。
到江苏物流直达
物流标准化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方面:
1、和一般标准化系统不同,物流系统的标准化涉及面更为广泛,其对象也不象一般标准化系统那样单一,而是包括了机电、建筑、工具、工作方法等许多种类。我省在基础设施、企业规模、政策环境等方面,与沿海发达地区甚至部分周边省份都有一定差距。虽然处于一个大系统中,但缺乏共性,从而造成标准种类繁多,标准内容复杂,也给标准的统一性及配合性带来很大困难。
2、物流标准化系统是属于二次系统,这是由于物流及物流管理思想诞生较晚,组成物流大系统的各个分系统,过去在没有归人物流系统之前,早已分别实现了本系统的标准化。加强对车辆、仓储、流通加工、信息平台等资源整合力度,促进各种物流资源、物流要素向优势物流企业、物流园区集中。并且经多年的应用,不断发展和巩固,已很难改变。在推行物流标准化时,必须以此为依据,个别情况固然可将有关旧标准化体系,按物流系统所提出的要求重建新的标准化体系,但通常还是在各个分系统标准化基础上建立物流标准化系统。这就必然从适应及协调角度建立新的物流标准化系统,而不可能全部。
3、物流标准化更要求体现科学性、民主性和经济性。预计未来较长时期内,我国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将继续下降。科学性、民主性和经济性,是标准的“三性”,由于物流标准化的特殊性,必须非常突出地体现这三性,才能搞好这一标准化。科学性的要求,是要体现现代科技成果,以科学试验为基础,在物流中,则还要求与物流的现代化(包括现代技术及管理)相适应,要求能将现代科技成果联结成物流大系统。否则,尽管各种具体的硬技术标准化水要求颇高,十分,但如果不能与系统协调,单项技术再高也是空的。甚至还起相反作用。所以,这种科学性不但反映本身的科学技术水平,还表现在协调与适应的能力方面,使综合的科技水平。
标准化滞后对于物流信息化的制约表现在很多方面,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企业层的信息化标准问题。主要体现在企业信息系统的结构、功能、开发工具不规范,缺乏标准体系的指导,开发商的投资多属于低水平的重复,市场做不大,客户也不敢用,导致企业信息化成本过高,进展缓慢。
二是行业层的信息化标准问题。各大物流企业积极引入供应链管理理念,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仓储、运输、货代、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分拨配送、信息处理等物流业务采取一体化运作,为顾客提供一站式服务,提高了物流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有效地满足了社会物流服务需求。例如由于电子单证格式和认证标准不统一,企业之间的信息无法有效地沟通,需要反复地转化、认证,费用高、效率低,还很不安全;三是社会层的基础信息化标准问题。随着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这样的社会层标准也往往是。例如由于基础标准的滞后,商品编码、无线通讯频率不统一,像RFID这样的技术难以很快应用推广。
2004年,发改委等九部委共同发布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该文件明确了物流标准化是一项基础性建设要纳入重点支持的范畴。科技部、信息产业部和国信办等有关机构都在“十一五”规划中加大了物流信息标准化的内容。
国内钢铁企业要全面做好供应链物流管理还任重而道远,但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和信息化建设的逐步完善,强化供应链物流管理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必然会大有裨益
要把货运通道转化为通道经济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重点应当不要忽视交通与物流,通道与通道经济的转换,并配合自贸区布局,建立贸易的化流通体系。郑州货运量较大,近年来增长较快,预计未来年均增速将达到7%以上。在“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需要解决国内不少地方,仍存在有交通,无物流;有通道,无通道经济的现象。尽快把通道优势,转化为通道经济优势;把交通优势,转化为物流优势。
“交通优势转化为物流优势,通道优势转化为通道经济优势,其中重要的是通过园区形态实现。中西部地区进出口贸易年均增长率将达12%~13%,高于东部地区4%~6%。因此,物流园区的规划与布局十分重要。”日前,清华大学博士后周雷在接受《现代物流报物流园区专刊》记者采访时着重强调了交通与物流、通道与通道经济的转化的重要性,并且突出了物流园区在转化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