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用E电动势作为电动势的符号,以区别于电场强度E。滤波是将信号中特定波段频率滤除的操作,是抑制和防止干扰的一项重要措施,通俗点讲就是将想要的留下,不想要的统统干掉。这个问题的提出和教材(包括一些大学教材)有关。教材常把用电源对电容器充放电过程表示为图6.9。这样表示有三个问题:1.只用电动势E电动势不能完全表示电源的特性,电源的特性必须用电动势E电动势和内阻r两个物理量描述,
高压直流滤波电容器批发
这里用E电动势作为电动势的符号,以区别于电场强度E。滤波是将信号中特定波段频率滤除的操作,是抑制和防止干扰的一项重要措施,通俗点讲就是将想要的留下,不想要的统统干掉。这个问题的提出和教材(包括一些大学教材)有关。教材常把用电源对电容器充放电过程表示为图6.9。这样表示有三个问题:1.只用电动势E电动势不能完全表示电源的特性,电源的特性必须用电动势E电动势和内阻r两个物理量描述,不存在内阻r= 0的电源。2.实际充电过程中电源内阻r可以起到限制充电电流的作用;但是如果电容器的电容较大、电源电动势较高,还需要在电路中串接限流电阻以防止充电电流过大损坏电源和电流表。3.如果电容器电容较大且充电电压较高,放电时也应增加限流电阻,以免损坏电流表。
下面就讨论电源给电容器充电的过程中能量的分配问题,设电源电动势和电容器电容量都不大,充电电路如图6.10和图6.11所示。而且还有一个特点,一般1μF以上的电容均为电解电容,而1μF以下的电容多为瓷片电容,当然也有其他的,比如独石电容、涤纶电容、小容量的云母电容等。图6.10 和图6.11 是一样的,只是对电源的表示方法不同,图6.10 中把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分开表示,图6.11中把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合起来标注在电源下方,这样才是电源的正确表示方法。
电容器断路器保护动作跳闸
当电容器断路器保护动作跳闸后,不得强行送电,应先作如下检查:电容器有无爆1炸、外壳膨胀、喷油,熔断体是否熔断、电容器接头是否有过热迹象,并对电压互感器、连接电缆等进行详细检查,分析判断故障性质分别进行处理,待故障排除确认正常后方可投入运行。除颤器的核心就是这个耐压5000V以上、70μF的电容器,它耐压较高、容量较大,并且体积较小、重量较轻,因此需要精心设计和制造。如果故障是由于外部故障造成的电网电压波动而使断路器跳闸的,应经15分钟后方允许进行试合闸。
电容器漏油
电容器出现漏油,如果是轻微漏油,可用粘胶剂进行修补并同时减轻负荷或降低环境温度,但是不能长时间继续运行。如果熔断器的熔丝不爆断,经过几秒钟的充电后,切断电源,用带绝缘把的螺丝刀把电容器的两极短路放电,有火花发生说明电容器是好的。电容器是一个密封体,如果密封不严,空气、水分和杂质会渗入其中而使其绝缘性能下降,甚至导致绝缘击穿。所以,如果发现电容器漏油严重时应及时将其退出运行。
电容器壳体膨胀
电容器的绝缘介质是油性有机物质,在电容器运行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箱体随之热胀冷缩本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当箱体密封受损空气、水分、杂质的侵入而使绝缘性能下降内部放电或击穿时,内部产生大量气体使箱体鼓起变形而膨胀。电容器极板间建立起电压,积蓄起电能,这个过程称为电容器的充电。造成箱体膨胀的主要原因有:运行时过电压、过电流、操作过电压、室温过高、电容器本身质量问题等。当出现电容器壳体膨胀时应及时退出运行并查明原因排除故障。
电容器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应作停用处理:
电容器外壳严重膨胀有爆1炸可能的、漏油严重以及运行时内部有响声的、电容器接头有过热迹象的、运行时造成三相不平衡超过5%以上的。
电容器操作时应注意事项
电容器的分、合闸操作应严格按规范进行;电容器带有残余电荷的情况下禁止合闸;对电容器进行清扫时应在母线上连接地线,如果熔断器烧坏的应在电容器的接头上连接地线,以放掉电容器中的残余电荷;电力补偿电容器在运行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安全运行规范,加强值班巡视和检查,作好运行记录,发现故障及时处理。去耦电容也为器件和元件提供一个局部的直流源,这对减小电流在板上传播浪涌尖峰很有作用。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