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墨【产品作用】
1.温经通络:中医讲“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疼痛产生是因为经络瘀堵,气血不畅,贴敷松烟墨块,可以促进局部气血运行,有利于经络疏通。
2.舒筋:内经云“骨正筋柔,气血以流”,筋骨关节活动自如,气血自然畅通无阻,则百病不生。松烟墨块贴在筋骨关节,局部温热作用,有利于舒缓筋骨,。
3.排寒祛湿:寒湿是危害身体健康的一大元凶,俗语讲“养生
松烟墨粉加工厂
药墨【产品作用】
1.温经通络:中医讲“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疼痛产生是因为经络瘀堵,气血不畅,贴敷松烟墨块,可以促进局部气血运行,有利于经络疏通。
2.舒筋:内经云“骨正筋柔,气血以流”,筋骨关节活动自如,气血自然畅通无阻,则百病不生。松烟墨块贴在筋骨关节,局部温热作用,有利于舒缓筋骨,。
3.排寒祛湿:寒湿是危害身体健康的一大元凶,俗语讲“养生不排寒,一切都白谈”。松烟墨块以温热驱寒湿,同时以墨粒子吸附寒湿排出体外,齐下,排寒湿更。
4.清理垃圾:体内各种垃圾堆积是致病的另一大因素,只有把排出来才能达到调理身体、保持健康的目的。松烟墨块中的松烟墨纳米粒子可以穿透肌肤,参与体液循环,吸附出体内的垃圾,净化体内环境。
时至今日,各家制墨配方仍然秘而不宣。一般说来,人们习惯于将药墨的发展归结于南唐墨工李廷珪的功劳。然而早在李廷珪之前数百年,人们已在制墨过程中使用。据史料记载,三国时制墨家韦诞(仲将)曾“用真珠、二物”,首开以贵重入墨之先河,但其目的不是药用。又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的制墨配方可说是相当完备,因而对后世制墨工艺影响深远:“……墨一斤,以好胶五两浸梣皮汁中。梣,江南樊鸡木皮也。其皮入水绿色,解胶又益墨色。可以下鸡子白去黄五颗,更以真一两、一两,别冶细筛,都合调,下铁臼中,宁刚不宜泽,捣三万杵,杵多益善。”更值得一提的是以上两种墨法都使用中药作为制墨辅料,并论证了所添加辅料的作用,这也是制墨工艺的另一重大突破。同样并未提到墨品可。
按照古人的用意,“龙香剂”的得名同样并非,而以改变墨的形态为目的。《群芳谱》载:“唐明皇以芙蓉花汁调粉,作御墨,曰‘龙香剂’。”由此可知唐玄宗“以芙蓉花汁调粉”的目的是使得墨粉得以凝结。“芙蓉”乃荷花别称。李时珍《本草纲目》引南北朝医学家陶弘景的话说:“花入家用,入香尤妙。”可见,李隆基等人试图用荷花汁液作为墨粉的粘合剂,并取其香来命名所制墨品。又李廷珪的另一制墨法,对墨粉的粘合效果说的更加明确:“其墨每松烟一斤,用真珠三两,玉屑一两,一两,和以生漆,捣十万杵,故坚如玉石,能置水中三年不坏。”显然,漆在其中起到了后来胶的作用。也就是说,漆在当时属于胶被广泛使用前的替代原料。李廷珪利用生漆的粘接之力使得墨粉成形,但生漆和墨多有缺点,并不适于作为粘结剂。正因为如此,后代墨工才将粘合剂由漆转为用胶。此时的漆和后来的漆烟墨有着本质性区别,符合制墨工艺发展历程。

入药
古人对于墨配料本身的药用价值早有认识。例如香,其名出自《唐本草》。在中医学上一直用于芳香开窍药。又,同样属于香料。《本草纲目》记载其“通诸窍,开经络,透肌骨,毒,消瓜果食积,治、中气、中恶、痰厥、积聚徵瘕。”由于历朝墨工在制墨过程中往往辅以多种名贵中药材,再加上墨本身的药用价值,所以成品墨锭具有一定诸如清热止血、镇惊去痛的功效,用以各种对应病症。其用法既可内服,亦可外涂。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