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喷涂底漆
底漆涂层是整个涂层的基础,汽车涂层与金属的结合力和防腐蚀主要是靠它来实现。底漆应选用防锈性能强(盐雾≥500h),与基材的附着力强(能同时适应多种基材),与中涂或面漆结合力好,涂膜机械性能好(冲击≥50cm,韧性≤1mm,硬度≥0.5)的涂料作为底漆。
采用空气喷涂的方法(也可选用高压无气喷涂)喷涂底漆,可采用湿碰湿的方法连喷二道,施工粘度20-30s,每道
阳极电泳漆分销
1 喷涂底漆
底漆涂层是整个涂层的基础,汽车涂层与金属的结合力和防腐蚀主要是靠它来实现。底漆应选用防锈性能强(盐雾≥500h),与基材的附着力强(能同时适应多种基材),与中涂或面漆结合力好,涂膜机械性能好(冲击≥50cm,韧性≤1mm,硬度≥0.5)的涂料作为底漆。
采用空气喷涂的方法(也可选用高压无气喷涂)喷涂底漆,可采用湿碰湿的方法连喷二道,施工粘度20-30s,每道间隔5-10min,喷完后闪蒸5-10min进烘房,底漆干膜厚度40-50μm 。
2 刮腻子
刮腻子的目的"是消除被涂物的不平整度。
腻子应刮在干透的底漆层上,一次涂刮的厚度一般不超过0.5mm,应采用新型的刮涂腻子法。这种方法腻子易形成平整,在不影响生产进程的前提下,提议每刮一次腻子均应干燥后打磨平整,然后再刮下一次腻子,腻子以刮2-3次为好,先厚刮再薄刮,这样可增强腻子层的强度和进一步提高平整度。
采用机器打磨腻子的方法,砂纸选用180-240目。
3 喷涂中涂
采用静电喷涂或空气喷涂法,喷涂中涂,能提高涂层的抗石击性,提高与底漆的附着力,改善被涂物表面的平整度和光滑度,以提高面漆的丰满度和鲜映性。
中涂一般湿碰湿连续喷涂二道,施工粘度18-24s,每道间隔5-10min,喷完后闪蒸5-10min进烘房,中涂干膜厚度40-50μm。
4 喷面漆
采用静电喷涂或空气喷涂法,喷涂的汽车面漆,能形成耐候性、鲜映性和光泽优良的漆膜。
由于工程机械范围广、规格多、整机重、零部件大, 一般采用喷涂方式进行涂装。
喷涂工具有空气喷枪、高压无气喷枪、空气辅助式喷枪及手提式静电喷枪。空气喷枪喷涂效率低( 30% 左右) , 高压无气喷枪浪费涂料, 两者共同的特点是环境污染较严重, 所以已经和正在被空气辅助式喷枪和手提式静电喷枪所取代。
汽车车身阴极电泳涂装工艺控制要点(二)
1. 2 电泳涂装
其工艺条件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3 个条件 :
(1) 槽液的组成方面 : 固体分、灰分、MEQ 值和含量 ;
(2)电泳条件方面 : 槽液温度、泳涂电压、泳涂时间;
(3)槽液特性方面 : pH 值、电导率;
(4)电泳特性方面 : 库仑效率、电流值、膜厚和泳透力。
1. 2. 1 固体分
电泳涂料 ( 或槽液 ) 在 110 ℃以下烘干时所留下的不挥发部分称为电泳涂料 ( 或槽液 ) 的固体分 , 它是电泳涂装的主要工艺参数之一。随着生产的进行 , 槽液的固体分不断下降 , 为使电泳涂膜的质量稳定 , 电泳槽液的固体分需严格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 在阴极电泳槽液中固体分应控制在 19%± 1% 范围内。
1. 2. 2 pH 值、电导率
它们是电泳槽液的两大特性值 , 对电泳特性、槽液的稳定性和涂装效果都有较大的影响 , 因此 ,应将槽液的 pH 值、电导率严格控制在工艺规定的范围内。不同品种的阴极电泳涂料都有特定的 pH值范围 , 以保持槽液和涂装质量的稳定。
阴极电泳槽液系酸性体系 , 需保证适量的酸度以保持槽液的稳定。当 pH 值高于规定值时 , 槽液的稳定性逐渐变差 , 严重时产生不溶性颗粒 , 槽液易分层、沉淀 , 电导率下降, 堵塞阳极隔膜和超滤膜 , 涂膜外观变差 , 尤其水平面有颗粒 , 小的像针尖状 , 大的手摸凸出。随着酸量增加(pH值降低) ,槽液的溶解性增强 , 但对涂膜的再溶性和对设备的腐蚀性增大 , pH 值在 5. 9 以上时 , 对设备的腐蚀可大为缓和。
不同品种阴极电泳涂料的槽液电导率也有的控制范围 , 基于电导率的微小变化 , 如 ±100μ S/cm 将不会影响涂膜性能 , 故一般控制范围为± 300 μ S/cm 。槽液的电导率过高或过低对涂膜厚度、外观和泳透力有影响 , 随槽液电导率的 ,泳透力也随之 , 膜厚也相应增厚。当槽液电导率偏高时 , 可用去离子水置换超滤液来降低 , 例如对 300 t 槽液用去离子水替代 20 t 超滤液 , 可使槽液电导率下降 100 μS/cm 。
汽车底盘部件腐蚀行为研究,值得学习(一)
目前,汽车年产量,汽车底盘作为汽车的三大件之一,其腐蚀具有不可避免性,因此研究其耐蚀性和不断发展新的耐蚀底盘材料是一项“不朽”的课题。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深入推进和汽车强国战略的实施,如何提高汽车底盘的耐腐蚀性以保障其使用寿命及安全性在材料科学领域成为研究热点。
汽车底盘部件腐蚀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1.1汽车底盘部件的腐蚀机理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迅速,但汽车腐蚀问题日趋显著,其中汽车底盘腐蚀为严重。腐蚀类型包括大气腐蚀、电化学腐蚀和冲击腐蚀等,主要为电化学腐蚀和冲击腐蚀。
1.1.1 大气腐蚀
大气腐蚀是指金属在大气环境条件下的腐蚀,汽车底盘的大气腐蚀主要原因是金属或合金表面形成的水膜溶入金属离子、腐蚀性气体。不锈钢、铝合金底盘部件常常因Cl-破坏其表面氧化膜而发生点蚀。温度和湿度是影响汽车底盘部件大气腐蚀的两个重要因素,平均温度越高,金属腐蚀越快,与内陆地区相比沿海地区相对湿度较大,汽车底盘部件腐蚀相对严重。
1.1.2 电化学腐蚀
汽车底盘的电化学腐蚀主要为电偶腐蚀和缝隙腐蚀两种。电偶腐蚀是两种不同的金属相互接触且同时处于电解质中所产生的电化学腐蚀。汽车底盘部件难以避免异种金属焊接结构及双金属的装配,这些位置常发生严重的电偶腐蚀。其缝隙腐蚀是在缝隙及隐蔽区域发生的局部腐蚀,汽车底盘存在较多的紧固件和活动件,其狭小的缝隙容易残留电化学介质,电化学介质长时间的残留对汽车底盘关键部件产生的缝隙腐蚀。
1.1.3 冲击腐蚀
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汽车底盘长期受到地面泥浆、碎石的冲击。底盘部件表面膜层常常因飞起的碎石冲击而破坏损伤,导致底层金属在空气中。金属表面因泥浆沉积、积水冲刷而发生腐蚀破坏,锌在碱性泥浆中易生成ZnO,泥浆的流动性较小,腐蚀产物不能立即转移,腐蚀产物沉积量逐渐增大,会有难溶物产生,腐蚀速度逐渐减缓。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