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泥处理后再利用
板房压滤
让一滩稀泥成为一块泥饼
7月15日,新庄污水处理厂二期淤泥干化深度处理中心干化班班长金华元按照常例,又来到了正在升级的机器旁巡查。
“这个就是淤泥干化处理后的泥饼,含水量大概在55%到60%之间。”金华元手里拿着一块刚刚从处理池淤泥堆里捡出来的灰褐色泥块,厚度约8公分,大小和A4纸差不多,用手摸上去略显湿润。
跟金华元一起巡视检查的,还有新庄污
建筑垃圾土碎土机现场视频
淤泥处理后再利用
板房压滤
让一滩稀泥成为一块泥饼
7月15日,新庄污水处理厂二期淤泥干化深度处理中心干化班班长金华元按照常例,又来到了正在升级的机器旁巡查。
“这个就是淤泥干化处理后的泥饼,含水量大概在55%到60%之间。”金华元手里拿着一块刚刚从处理池淤泥堆里捡出来的灰褐色泥块,厚度约8公分,大小和A4纸差不多,用手摸上去略显湿润。
跟金华元一起巡视检查的,还有新庄污水处理厂二期副厂长黄洪明。“从原来的一滩稀泥,到现在的一块泥饼,这正是板房压滤工艺给淤泥带来的改变。”黄洪明说。
据黄洪明介绍,板房压滤核心技术采用“浓缩——调理——板框压滤脱水”工艺,即包含污泥进料浓缩单元、污泥调理单元、板框压滤单元3个部分。
“首先,通过淤泥泵将含水率99.2%的淤泥送入机械带式浓缩机;然后,添加絮凝剂PAM反应混合,并经带式浓缩机将淤泥含水率降至96%左右,为后续污泥调理、压滤提供条件;再依次投加聚合氯化铝(PAC)、石灰后进行搅拌调理,改变池内的淤泥性能,将淤泥含水率降至约95%以下,使其能够进入板框压滤机内进行压榨;zui后,将调理池内的淤泥输送进板框压滤机,将含水率降至60%以下,同时实现脱水淤泥的灭菌、除臭。”黄洪明说。
“这就是板房压滤的zui后一道工艺流程”,金华元熟练地一边操作板框压滤机,一边向记者介绍。随着板框分离,一块块成型的泥饼掉落在压滤机的下方。“这条生产线已经实现全机械化处理,不需要人工操作。平时有人巡视机器,严防出现故障。”金华元说。
压滤后的泥饼虽然还有一些水分但已经成固装可使用打土机粉碎,处理后的淤泥可以用作砖厂的主要原料,可在修筑公路时作为路基进行填充,还可以用于治理石漠化。


稳定/固化修复技术指通过固态形式在物理上隔离污染物或者将污染物转化成化学性质不活泼的形态,通过降低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来消除或降低污染物的危害;可分为原位稳定、固化修复技术和异位稳定/固化修复技术。原位稳定/固化修复技术通常适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一般不适用于有机污染物污染土壤的修复:异位稳定/固化修复技术通常适用于处理无机污染物质,不适用于半挥发性有机物和杀虫剂污染土壤的修复。其中,固化是指利用水泥一类的物质与土壤相混合将污染物包被起来,使之成颗粒状或大块状存在,进而使污染物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封装可以是对污染土壤进行压缩,也可以是由容器来进行封装。稳定是利用磷酸盐、硫化物和碳酸盐等作为污染物,将有害化学物质转化成毒性较低或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较低的物质。但是该技术只是暂时地降低了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毒性,并没有从根本上去除其污染物,当外界条件改变时,这些污染物质还有可能释放出来污染环境。特别要注意在处理过程中使用过量处理剂泄漏的二次污染问题。


2、从单项向联合、杂交的土壤综合修复技术发展
土壤中污染物种类多,复合污染普遍,污染组合类型复杂,污染程度与厚度差异大。地球表层的土壤类型多,其组成、性质、条件的空间分异明显。一些场地不仅污染范围大、不同性质的污染物复合、土壤与地下水同时受污染,而且修复后土壤再利用方式的空间规划要求不同。这样,单项修复技术往往很难达到修复目标,而发展协同联合的土壤综合修复模式就成为场地和农田土壤污染修复的研究方向,例如:不复植物的组合修复,降解菌一超积累植物的组合修复,真菌-修复植物组合修复,土壤动物-植物-微生物组合修复,络合增溶强化植物修复,化学氧化-生物降解修复,电动修复-生物修复,生物强化蒸气浸提修复,光催化纳米材料修复等。


4、基于环境功能修复材料的土壤修复技术发展
黏土矿物改性技术、催化剂催化技术、纳米材料与技术已经渗透到土壤环境和农业生产领域,并应用于污染土壤环境修复,例如利用纳米铁粉、氧化钛等去除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中的有机氯污染物。但是,目标土壤修复的环境功能材料的研制及其应用技术还刚刚起步.具有发展前景。但是,对这些物质在土壤中的分配、反应、行为、归趋及生态毒理等尚缺乏了解,对其环境安全性和生态健康风险还难以进行科学评估。基于环境功能修复材料的土壤修复技术的应用条件、长期效果、生态影响和环境风险有待回答。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