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按化学成分分类
按是否有目的地加入合金元素可把钢分为碳素钢和合金钢两大类。
碳素钢根据含碳量分为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一般把碳含量小于0.25%的钢称为低碳钢,大于0.60%的钢称为高碳钢,而碳含量位于0.25%~0.60%之间的称为中碳钢。
合金钢根据合金元素含量分为低合金钢、中合金钢和高合金钢。一般合金元素总含量小于3%的为普通低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
碳钢钢管排名
“钢”按化学成分分类
按是否有目的地加入合金元素可把钢分为碳素钢和合金钢两大类。
碳素钢根据含碳量分为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一般把碳含量小于0.25%的钢称为低碳钢,大于0.60%的钢称为高碳钢,而碳含量位于0.25%~0.60%之间的称为中碳钢。
合金钢根据合金元素含量分为低合金钢、中合金钢和高合金钢。一般合金元素总含量小于3%的为普通低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为3%~5%的为低合金钢,大于10%的叫做高合金钢,而合金元素总含量为5%~10%的为中合金钢。顺便指出,此种划分方法目前没有统一的规定,不仅各国不一样,同一各个钢厂也不一样。
按钢中主要合金元素的不同,可分为锰钢、硅钢、硼钢、铬镍钢、铬镍钨钢、铬锰硅钢等。
GB/T13304对钢进行了分类,将钢分为非合金钢、低合金钢和合金钢。
1、热轧状态
钢材在热轧或锻造后不再对其进行专门热处理,冷却后直接交货,称为热轧或热锻状态,热轧(锻)的终止温度一般为800~900℃,之后一般在空气中自然冷却,因而热轧(锻)状态相当于正火处理。所不同的是因为热轧(锻)终止温度有高有低,不像正火加热温度控制严格,因而钢材组织与性能的波动比正火大。
2、冷拉(轧)状态
与热轧(锻)状态相比,冷拉(轧)状态的钢材尺寸精度高、表面质量好、表面粗糙度低,并有较高的力学性能,由于冷拉(轧)状态交货的钢材表面没有氧化皮覆盖,并且存在很大的内应力,极易遭受腐蚀或生锈,因而冷拉(轧)状态的钢材,其包装、储运均有较严格的要求,一般均需在库房内保管,并应注意库房内的温湿度控制。
3、正火状态
钢材出厂前经正火热处理,这种交货状态称正火状态。由于正火加热温度(亚共析钢为Ac3+30~50°C,过共析钢为Accm+30~50°C)比热轧终止温度控制严格,因而钢材的组织、性能均匀。与退火状态的钢材相比,由于正火冷却速度较快,钢的组织中珠光体数量增多,珠光体层片及钢的晶粒细化,因而有较高的综合力学性能。
在碳素钢中加入0.70%以上时就算“锰钢”,较一般钢量的钢不但有足够的韧性,且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提高钢的淬性,改善钢的热加工性能,如16Mn钢比A3屈服点高40%。含锰11-14%的钢有极高的性,用于挖土机铲斗,球磨机衬板等。锰量,减弱钢的抗腐蚀能力,降低焊接性能。
4、磷(P):在一般情况下,磷是钢中有害元素,增加钢的冷脆性,使焊接性能变坏,降低塑性,使冷弯性能变坏。因此通常要求钢中含磷量小于0.045%,钢要求更低些。
5、硫(S):硫在通常情况下也是有害元素。使钢产生热脆性,降低钢的延展性和韧性,在锻造和轧制时造成裂纹。硫对焊接性能也不利,降低耐腐蚀性。所以通常要求硫含量小于0.055%,钢要求小于0.040%。在钢中加入0.08-0.20%的硫,可以改善切削加工性,通常称易切削钢。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