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食品新闻网近几年,蛋黄酥等咸蛋黄品类的产品可谓火爆圈内外,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实体企业,都对该类目产品青睐有加。咸蛋黄作为它们的核心原料,大家应该相当熟悉,不过,对于企业是如何生产、如何把控咸蛋黄的,相信大部分朋友是不甚了解的。
咸蛋黄
Q1:戴总,听说您96年就开始做咸蛋黄这行,当时社会万象更新,有很多行业您都可以选,您为什么会选择传统的咸蛋黄呢?
A1:96年那会,下海经商蔚然成风,的确处处是机会,从今天的结果来看,那时候但凡胆子大点的,都做出了成绩。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幸运,我们所取得的成绩,有赖于当初所创造的条件,是时代成就了我们。
不过,对于当时的我而言,选择其实也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多。你想想,刚高中毕业的年轻小伙,除了满腔热血,还有什么?不外乎就三种,一个找门路进厂打工,第二,回家务农;第三,自己折腾。
我曾在工厂找了一份不错的工作,虽然工资还不错,但对我来说,我并不喜欢这种一眼就看到尽头的生活。至于回家,那不可能,丢不起那个脸。所以只能自己折腾,好在不少的亲人和老乡都在做养殖,所以后来选择咸蛋黄这行,可以说是顺势而为,直到现在,我也依然认为这是我当时的选择。
Q2:都说万事开头难,您当初是怎么开始的?这个过程中您遇到过哪些困难,有哪几件事是您印象深刻的?
A2:刚开始那会,的确不容易,要起早贪黑,那时候的环境可不像现在这么宽松。开始只有一台二手的摩托车,因此要凌晨3、4点就要起来整理腌制好的鸭蛋,然后送到集市赶早市的销售。我印象深的是97年香港回归那会,周围张灯结彩准备庆祝,而我还在为一家老小的吃喝而忙活。
我们公司是2006年自建厂房开始规模经营的,那时候是真的有一股苦尽甘来的感觉,工厂的建立,意味着我们由游击队转向正规军,对我们来说是一次极大的鼓舞。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也终于敢和大家谈谈理想,谈谈我们对这个行业的想法了,也终于敢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经营这一份事业。
Q3:公司从96年到现在已经有26年了,您只做咸蛋黄一个产品,期间就没考虑过做产品多元化或者业务多元化吗?
A3:当下流行一个词叫“双向奔赴”,其实咸蛋黄和我也是如此,我选择了蛋黄,蛋黄也成就了我。大家也知道蛋制品是有很多类目的,像咸蛋、皮蛋、松花蛋、卤蛋等等,我曾经也尝试过做产品的延伸,也赚了些钱,但后面发觉,这些都在消耗我的精力,我内心深处还是喜欢蛋黄,所以后来把其他项目都砍掉了。
我始终觉得,只有专注一件事情,才能把它做到。产品多元化不是不好,只是不适合我,我只想在一厘米的宽度里,做到1公里甚至10公里的深度。把回味源的蛋黄做到,把回味源做成一个家喻户晓的蛋黄,让它能持续为客户和社会创造价值。回味源已经有26年了,我们正在朝着奔跑。
Q4:戴总,您做了26年的咸蛋黄,可以说是蛋黄类目的行家了,那您怎么看待咸蛋黄这个产品?
A4:就现阶段而言,咸蛋黄主要服务的还是月饼、粽子、蛋黄酥包点等产品,但以后的用途会越来越广泛。近几年,我们的客户类型在变化,除了传统的需求外,蛋黄酱、餐饮零食、网红食品等类型的客户在逐渐增加。
咸蛋黄也逐渐从节日性产品,也就是传统的端午和中秋转变成为常态化产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吃货们”创意性需求的增加,咸蛋黄的应用还将更加广泛,这个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古老产品也将爆发出更大的生命力。
Q5:我看到咱们工作服上都有写“蛋品回味源”这几个字,这里面有什么说法的吗?
A5:蛋品是我们的追求,也是我们日常生产和工作中对自己的要求。我们要用的标准和态度做好每一枚咸蛋黄,要严谨,要精益求精。我们的研发要走在时代要求的前面,要有预见性,而我们出厂的产品,除了满足客户的需求,还要给他们带来惊喜。
我们的公司从2010年正规化之后,每年都要求至少有一个方面的改进。也正因为如此,在传统批发、电商时代再到现在的互联网+,我们的企业都有长足的发展,在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同行在蛋黄领域里模仿的对象,这是我们值得骄傲的地方。
Q6:“起沙出油好蛋黄,用回味源”是咱们的广告语,那我们的蛋黄是怎么做到起沙出油的?对下游产品有什么帮助?
A6:起沙出油是咸蛋黄在月饼里表现的状态。这跟我们采购的原料、配方、工艺、流程等方面息息相关。网上其实有很多制作的教程,但不少在我们看来只是具有某一方面的效果,即便全部都解决了,其实还远远不足的。比如蛋黄本身的咸香风味,蛋黄的形态美感以及与不同产品之间的对应关系等。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的嘴是越来越刁了,要想满足大家味蕾方面的享受,单个方面要素的满足可是远远不够。好的产品一定是大家一接触就能喜欢上的,而我们回味源的,就是要成为好蛋黄的代名词。
(作者:戴建国 来源:广州回味源蛋类食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