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心外圆磨削时在无心磨床上进行的,工件放在导轮和砂轮之间,其中一个砂轮起磨削作用,另一个砂轮起传动作用,称为导轮。工件下部由托板支撑着。导轮由橡胶结合剂制成,其轴线在垂直方向上与磨削轮成θ角,带动工件旋转运动和进给运动。
采用无心磨削时,磨削轮以大于导轮75倍左右的圆周速度旋转。由于工件与导轮间的摩擦力大于工件与磨削轮间的摩擦力,所以工件被导轮带动并磨削后工件的公
无心磨床价格
无心外圆磨削时在无心磨床上进行的,工件放在导轮和砂轮之间,其中一个砂轮起磨削作用,另一个砂轮起传动作用,称为导轮。工件下部由托板支撑着。导轮由橡胶结合剂制成,其轴线在垂直方向上与磨削轮成θ角,带动工件旋转运动和进给运动。
采用无心磨削时,磨削轮以大于导轮75倍左右的圆周速度旋转。由于工件与导轮间的摩擦力大于工件与磨削轮间的摩擦力,所以工件被导轮带动并磨削后工件的公差等级IT6~IT7级,表面粗糙度值达Ra0.8~0.01um。
目前生产的各类产品的各种结构、产品的使用工艺加以总结,分析其长短得失,产品究竞要实现怎样的自动功能,如何逐步发展有个规划,以利学习和工作;重视数控软件的开发,有条件引进技术或外派学习,跟上发展潮流,硬件上结合市场需要,在产品制造中将新技术、新功能逐项实践应用,以缩小与世界水平的差距。
随着无心磨床向高速、高精、智能、复合、环保方面发展,对数控刀具提出了“、、高可靠性和专门化”的新要求。在调研中,用户对国产数控刀具滞后现象反映相当强烈。国产数控刀具在寿命、可靠性等方面差距明显,无论在品种、性能和质量上都远远不能满足用户要求。
无心磨床的起源
无心磨削是磨削的一种特殊类型,它是在无心磨床上进行的。在机床领域,无心磨床虽然是一种新的类型,单其工作原理早在1853年加工滚针时就采用了,1867年,英国人Heny Dyson研究了一种原始的无心磨床。大约经历半个世纪之后,在1922年,美国人Cincinati和瑞典一家公司几乎同时研究成功台无心磨床,从而使无心磨床发展的历史真正开始。
无心磨床发展到现在,已经具有了相当的实力, 我国从80年始生产数控无心磨床,各开发厂家分别走过了自行研制,与大学及科研单位合作开发至直接引进成熟数控系统的发展道路。数控系统的开发应用,有与大专院校及科研单位合作研制的单板机系统,也有自行开发的以单片机为主机的简易控制系统,及采用数控主机厂生产的成熟数控系统等。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