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为主的好氧发酵技术路线
好氧堆肥是在有氧情况下,通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将污泥转变为肥料的过程。其中有机物料代谢为二氧化碳、水和热。
好氧堆肥的优点包括:
1、发酵,稳定化时间相对短;2、臭味少,实现灭菌;3、含水率可降到40%;4、污泥成品主要用于修复盐碱地、城市绿化、垃圾场覆盖以及建筑等方面用土;5、并衍生出蚯蚓生物堆肥等来强化堆肥效果,比如兴蓉环
蒸汽干化设备流程
土地利用为主的好氧发酵技术路线
好氧堆肥是在有氧情况下,通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将污泥转变为肥料的过程。其中有机物料代谢为二氧化碳、水和热。
好氧堆肥的优点包括:
1、发酵,稳定化时间相对短;2、臭味少,实现灭菌;3、含水率可降到40%;4、污泥成品主要用于修复盐碱地、城市绿化、垃圾场覆盖以及建筑等方面用土;5、并衍生出蚯蚓生物堆肥等来强化堆肥效果,比如兴蓉环境和绿山的合作。
堆肥的难点主要包括:
1、能量净支出,通风能耗费用占比80%;2、需对好氧堆肥运行的不同阶段的合理通风量加强研究;3、缺少C/N 等控制因素的理论研究,致使存在调理添加剂使用过多的情况。
污泥经发酵后转化为腐殖质,可限制性农用、园林绿化或改良土壤,从而实现污泥中有机质及营养元素的利用,设备投资少、运行管理方便。但占地面积大、发酵产品存在重金属污染等缺点使得好氧发酵技术在我国较难发展。
目前污泥好氧发酵工程可采用、、稳定、集约化的设计、运营模式,可实现占地面积的大幅缩小;此外,研究表明我国城市生活污泥的重金属超标比例约5%,污染风险较小,不应该成为限制污泥发酵产品土地利用的主要障碍。
因此,在《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理技术指南(试行)》中,“好氧发酵+土地利用”也被列为推荐技术路线。该技术在相对欠发达地区,应用前景较大
固废处理处置传统技术
我国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以及不断借鉴发达的固体废物管理经验和治理技术,对固体废物实施全过程管理,以逐步实现其“三化”的目标。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处置技术是固体废物终处置的技术[6]。
固体废物经过分选,破碎,压实和固化等预处理工艺,进行填埋、焚烧和堆肥等终处置措施,实现有用资源回收,降低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
污泥干化设备
无热损 热利用
均采用了密闭式系统设计结合热泵热回收技术,无热量损失,系统工作能效更,区别于持续排湿散热、持续高温供热的开式干化设备。
低至180kw.h/T的运行成本
的四效冷凝除湿干化技术,综合除湿性能比高达4.2kg.H2O/kw.h以上,比传统低温干化节能50%,是行业两倍标准。
低温更安全 无扬尘危害
全密闭40-75℃低温工作,无需充氮运行,干化过程氧气含量<12%,粉尘浓度<60g/m3,颗粒温度<70℃,无扬尘与隐患,出料温度<50℃,无需二次冷却
污泥处理行业
人士指出,迄今污泥处理企业发挥技术与数据优势,布局看得见、摸得着的污泥产品,对传统流水线业态升级,产业链畅通发展热情高涨。同时,污泥产品化发展的难点也恰恰在于这样一个产业链梗阻。产品化应用为传统污泥处理带来很多新契机,但是传统产业链的流程、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品化的发展实施。此外,厌氧消化提高污泥脱水稳定性,让焚烧等后续处理减少35%以上的能耗。
但无论如何,其实产品化还是要回归到污泥处理的本质——满足水环境治理的新需求,满足的关键就是抓住污泥处理效率的提升以及如何妥善处置污泥这两个要点。此外,传统污泥处理行业的内部,服务机制、应用形态、治理技术是否符合污泥产品化的需求,能否适应新常态的改造形势也尤为关键。干化处理属于较新领域,通过蒸汽、热风、烟气等热源可进一步蒸发水分降低污泥含水量,一般来说降低到40%以下污泥的臭味可大幅降低,当然也可以降低到20%甚至更少,但是能耗就相对。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