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换混凝土加固施工流程
1.现场勘查;
2.搭设安全支撑及工作平台;
3.卸荷;
4.剔除局部混凝土(原钢筋除锈或增补钢筋);
5.界面处理;
6.支模;
7.浇筑或喷射混凝土;
8.养护(非支撑模板拆除);
9.承重模板拆除→施工质量验收(施工缺陷翻修);
10.竣工验收。
老楼抗震加固
置换混凝土加固施工流程
1.现场勘查;
2.搭设安全支撑及工作平台;
3.卸荷;
4.剔除局部混凝土(原钢筋除锈或增补钢筋);
5.界面处理;
6.支模;
7.浇筑或喷射混凝土;
8.养护(非支撑模板拆除);
9.承重模板拆除→施工质量验收(施工缺陷翻修);
10.竣工验收。
置换混凝土加固注意事项
1.置换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高于原混凝土一级,且≥C25。
2.混凝土的置换深度,板应≥40mm;,梁、柱采用人工浇筑时,应≥60mm,采用喷射发施工时,应≥50mm。置换长度应根据混凝土检测结果及计算结果来确定,对于非全长置换的情况,其两端延伸长度应分别≥100mm。
3.置换部分应位于构件截面受压区内,内应根据受力方向,将有缺陷混凝土剔除。

按照裂缝产生原因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类:
(一)由外荷载作用形成的裂缝
即按常规计算的主要应力引起的裂缝。厂房混凝土结构在受到外荷载(动荷载、静荷载及许多结构实际工作状态超出设计所产生的应力)的作用下,超过了自身的抗拉强度而产生的裂缝称为荷载裂缝。尤其是带吊车梁的工业厂房更容易出现此裂缝。
(二)由结构变形引起的裂缝
由于温度、混凝土收缩、膨胀、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引起的裂缝。混凝土结构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能。结构在受到温度作用时发生变形,当变形受到约束时所产生的约束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便会出现温度裂缝。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由于水泥水化热致使内部温度升高,水分散失过快产生收缩而出现裂缝,这种干缩裂纹同样也属于温度裂缝。

其次是工厂提高生产线自动化更换新的设备等,而原厂房结构承载力通常无法满足扩大生产所需的大量的增加设备需求,因此工厂在扩大生产规模时需进行厂房加固处理。
对于旧厂房改造,也大致分类两种类型,一是针对建筑外观的重新修缮翻新,二是涉及旧厂房原主体结构的改造,例如楼板开洞、 增设夹层、内部增层等。对于这类型的改造,往往会导致原结构荷载增加较多或改变结构稳定性等,因此,这类型的厂房改造要加固补强处理,加固可以增加建筑的安全可靠性和使用的期限,保证了厂房后续安全使用。
外包钢加固法是指混凝土柱或梁的四角或两角以型钢包裹,并且内部灌注粘结剂,以达到整体受力的一种加固方法。
(1)基面处理:用角磨机去除砼表面浮层,直至完全露出坚实新结构面,剔除混凝土表面出现的蜂窝、麻面等现象,并根据实际混凝土情况进行修补。
(2)钢件处理、拼装:钢件粘接面要进行除锈和打磨处理,直至钢件表面出现金属光泽。并根据设计要求对钢件进行组装焊接,角钢要与原结构紧密贴实,缀板和角钢搭接要三面围焊。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