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开工,桥南端增建半园形防波堤,堤上新建一座民族传统风格的双层飞檐八角亭阁,名'回澜阁'。阁顶覆以黄色琉璃瓦,四周有24根圆形亭柱。阁内为二层圆球形厅堂,有34级螺旋式阶梯,可回旋登上二楼。1933年4月,全部工程竣工。这座800多年的浮桥,昂首屹立在贡江边,并与市内的古朴逶迤的古城墙、壮观秀美的八境台、雄伟沉重的涌金门一道伴随着赣江的涛声,造福赣州
码头浮筒
1931年9月开工,桥南端增建半园形防波堤,堤上新建一座民族传统风格的双层飞檐八角亭阁,名'回澜阁'。阁顶覆以黄色琉璃瓦,四周有24根圆形亭柱。阁内为二层圆球形厅堂,有34级螺旋式阶梯,可回旋登上二楼。1933年4月,全部工程竣工。这座800多年的浮桥,昂首屹立在贡江边,并与市内的古朴逶迤的古城墙、壮观秀美的八境台、雄伟沉重的涌金门一道伴随着赣江的涛声,造福赣州人民,成为连接城乡的纽带,成为赣州市一道特有的风景线,被誉为赣州的一绝。
飞阁回澜'回澜阁'匾额上的3个字是由原青岛市市长沈鸿烈题写的,这个匾额在日本第二次占领青岛期间被掠往日本,新成立后许多人到日本寻找这块牌匾,都没有找到。当前'回澜阁'三字为著1名书法家舒同所写。
浮桥由于是漂浮于水面之上,固建设施工有一定不同。以前仅求方便,使用船只搭建。现在的建设都需要有一定的视觉效果,固出现既有实用功能,有美观大方,甚至可以作为景观的浮桥。广西泊盾建设实用与景观合体的浮桥,配合栏杆,灯光等弄出形式各异的浮桥景色。使用色彩各异的浮筒拼装而成,并根据现场环境,实际实用性变换各类造型。采用的是环保的原材料,产品已达到食品包装的标准,对水质无污染。从设计、生产、施浮桥工,到售后的“一站式”服务。适用于所有水上环境。仅走人的小型浮桥,可以随水而上下浮动,感受水面行走的乐趣。”《尔雅·释水》“天子造舟”宋邢昺疏:“言造舟者,比船於水,加板於上,即今之浮桥。过车的中大型浮桥可以配合钢架,钢板,实现平稳安全的需求。

赣州古浮桥学名叫惠民桥,又称东津桥、东河浮桥。浮桥长约400米,由100多只小舟板并束之以缆绳相联而成,浮桥始建于宋乾道年间(1163——1173)、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由知军洪迈所建,连接贡江的两端,每天定时开启,以便来往商船通行。赣州市三面环水,江面宽阔。建国以后,西河、南河浮桥因修建了公路大桥而被折除,东河浮桥就成了现今赣州市的“国宝”级文1物。近千年的浮桥成为赣州市人的骄傲。阁内为二层圆球形厅堂,有34级螺旋式阶梯,可回旋登上二楼。这座800多年的浮桥,昂首屹立在贡江边,并与市内的古朴逶迤的古城墙、壮观秀美的八境台、雄伟沉重的涌金门一道伴随着赣江的涛声,造福赣州人民,成为连接城乡的纽带,成为赣州市一道特有的风景线,被誉为赣州的一绝。1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