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机构能源审计能源计量制度
公共机构实施节能改造,应当进行能源审计和投资收益分析,明确节能指标,并在节能改造后采用计量方式对节能指标进行考核和综合评价。
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本级公共机构节能的监督检查。监督检查的内容包括:
(一)年度节能目标和实施方案的制定、落实情况;
(二)能
能源计量制度
公共机构能源审计能源计量制度
公共机构实施节能改造,应当进行能源审计和投资收益分析,明确节能指标,并在节能改造后采用计量方式对节能指标进行考核和综合评价。
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本级公共机构节能的监督检查。监督检查的内容包括:
(一)年度节能目标和实施方案的制定、落实情况;
(二)能源消费计量、监测和统计情况;
(三)能源消耗定额执行情况;
(四)节能管理规章制度建立情况;
(五)能源管理岗位设置以及能源管理岗位责任制落实情况;
(六)用能系统、设备节能运行情况;
(七)开展能源审计情况;
(八)公务用车配备、使用情况。
对于节能规章制度不健全、超过能源消耗定额使用能源情况严重的公共机构,应当进行重点监督检查。
能源审计
重点推进电力、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石油石化、化工、建材、造纸、纺织、印染、食品加工等行业节能减排,明确目标任务,加强行业指导,推动技术进步,强化监督管理。四是推动建筑节能。制定并实施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从规划、法规、技术、标准、设计等方面推进建筑节能。五是推进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积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开展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加速淘汰老旧交通运输工具。六是促进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加快淘汰老旧农用机具,推广农用节能机械、设备和渔船。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农村清洁工程。
推动商业和民用节能。在零售业等商贸服务和旅游业开展节能减排行动,在居民中推广使用家电、照明产品,鼓励购买节能环保型汽车。减少一次使用,限制过度包装。八是加强公共机构节能减排。新建建筑实行更加严格的建筑节能标准,加快办公区节能改造。供热实行按热量收费。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建立完善公共机构能源审计、能效公示和能耗定额管理制度。
什么是能源审计
能源审计是指用能单位或委托能源审计机构,根据有关节能法规和标准,对能源使用的物理过程和财务过程进行检测、核查、分析和评价,是一种加强用能单位科学管理和节约能源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具有很强的监督和管理作用。
能源审计是一种宏观统计分析方法。主要内容是以企业的二级能源计量为基础,计算分析各种层次的能耗指标和节能量指标。能源审计以统计计量数据为基础,不需要进行比较的测试。能源审计所取得的数据是一个统计期的实际数据。
在企业确定实施能源审计后,实施部门(一般是节能主管部门)首先要完成的工作是编制企业能源审计方案。
企业能源审计方案应包括:审计负责人、审计工作小组成员、审计内容、任务分配和工作进度等。
审计负责人一般应是企业节能分管领导,协调企业相关部门协同开展能源审计。审计工作小组成员可有以下人员组成;企业能源管理、综合统计、财务人员、工艺、设备、分公司(车间)能源管理员。
根据《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审计内容主要有以下九方面:
(1)企业的能源管理状况。
(2)企业的用能概况及能源流程。
(3)企业的能源计量及统计状况。
(4)企业能源消费指标计算分析
(5)用能设备运行效率计算分析。
(6)产品综合能源消耗和产值能耗指标计算分析。
(7)能源成本指标计算分析。
(8)节能量计算。
(9)审节能技改项目的财务和经济分析。
能源计量
利用和省财政资金,支持建筑节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绿色节能项目、能源计量体系建设、淘汰落后产能、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等试点项目建设。组织申报鼓励发展的工业节能技术装备,引导和推动技术装备的推广应用。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省级组织开展两次用能权交易,累计成交190.5万吨标准煤,成交金额1.093亿元。落实居民阶梯电价及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水泥和电解铝等行业阶梯电价政策,利用电价的杠杆作用,积极推动节能减排、引导高耗能企业绿色发展。
组织实施重点用能单位“百千万”行动,推进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省级平台建设,按时完成建设任务。组织开展燃煤锅炉能效提升工程,开展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整治、锅炉能效普查和能效测试,不断提升锅炉节能、环保水平。围绕全省能耗双控目标,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推进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完成重点用能企业能源计量审查。认真开展能效标识监督检查,对全省能效标识备案生产企业实现全覆盖。积极推进重点用能行业能效“”创建,开展节能宣传周活动,宣传节能法规标准,普及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知识和理念,推动形成崇尚节约、合理消费与低碳环保的社会风尚。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