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有了管理理念的支持是一步,缺乏监督考核制度也是不行的,ISO9001管理体系如果需要在企业中良好的运行,企业应该结合奖惩制度并有效的建立监督机制,部门的质量目标。应依据公司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结合本部门业务的特点来确定部门质量目标项目,目标值应依据以往的历史业绩、公司质量目标值、结合目前技术现状综合确定。目标值应该是可量化、可衡量的、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可通过努力能够实现,切记
汽车行业安全管理体系公司
标题
有了管理理念的支持是一步,缺乏监督考核制度也是不行的,ISO9001管理体系如果需要在企业中良好的运行,企业应该结合奖惩制度并有效的建立监督机制,部门的质量目标。应依据公司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结合本部门业务的特点来确定部门质量目标项目,目标值应依据以往的历史业绩、公司质量目标值、结合目前技术现状综合确定。目标值应该是可量化、可衡量的、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可通过努力能够实现,切记不要将质量目标值夸大或不切实际。

重“数量”不重“质量”,只要花钱,就能“”!企业应该是先做强(质),然后再考虑是否做大(量)。例如,是钢铁大国(量),但不是钢铁强国(质);是汽车大国(量),但不是汽车强国(质);是“贴牌大国”(量),但不是强国(质)——这才是“质量”的内涵:先求质,再求量。但为什么要本末倒置呢?到底是谁带头拼单量误导企业重“数量”不重“质量”的?

但现实情况如何呢?的ISO认证变成了只做一件事:填虚记录、补虚记录!认证机构审核时,偏偏把记录当“宝贝”、当目的!明明是、明明是没有价值没有意义,却大加赞许。对企业是否运行了的“动作”和“质量”似乎并不关心。(不管真假、也不管是否有价值有意义)只要有记录就一切OK;导致填补虚“记录”成了ISO9001的目的,也导致了ISO9001在的过于形式化,既不“符合”标准的初宗,也无法给企业带来“效果”和帮助!——企业都把认证审核员尊成为“老师”。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所做的所说的,都是对的。然而,如此“形式主义”、如此“造假”,ISO认证行业正义何在?公平何在?给整个社会带来的质量缺失、信誉缺失、道德缺失、良心缺失等恶劣影响,真的是触目惊心呀!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