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灌优点
节水、节肥、省工。滴灌属全管道输水和局部微量灌溉,使水分的渗漏和损失降低到较低限度。地下滴灌系统必须在支管上安装自动泄水阀,以自动清洗管道种可能的杂质。同时,又由于能做到适时地供应作物根区所需水分,不存在外围水的损失问题,又使水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灌溉可方便地结合施肥,即把化肥溶解后灌注入灌溉系统,由于化肥同灌溉水结合在一起,肥料养分
直接均匀地施到作物根
滴灌果树
滴灌优点
节水、节肥、省工。滴灌属全管道输水和局部微量灌溉,使水分的渗漏和损失降低到较低限度。地下滴灌系统必须在支管上安装自动泄水阀,以自动清洗管道种可能的杂质。同时,又由于能做到适时地供应作物根区所需水分,不存在外围水的损失问题,又使水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灌溉可方便地结合施肥,即把化肥溶解后灌注入灌溉系统,由于化肥同灌溉水结合在一起,肥料养分
直接均匀地施到作物根系层,真正实现了水肥同步,大大提高了肥料的有效利用率,同时又因是小范围局部控制,微量灌溉,水肥渗漏较少,故可节省化肥施用量,减轻污染。运用灌溉施肥技术,为作物及时补充价格昂贵的微量元素提供了方便,并可避免浪费。答:高标准建设的滴灌系统造价在1000元/亩左右,设计寿命为10年,折合每年成本为100元/亩。滴灌系统仅通过阀门人工或自动控制,又结合了施肥,故又可明显节省劳力投入,降低了生产成本。

滴灌分类
移动式
在期间,毛管和器在灌溉完成后由一个位置移向另一个位置进行灌溉的系统称为移动式滴灌系统,此种系统应用也较少。与固定式系统相比,它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降低了投资成本,常用于大田作物和灌溉次数较少的作物,但操作管理比较麻烦,管理运行费用较高,适合于干旱缺水、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使用。(2)离心过滤器:灌溉水通过此种过滤器时水流呈离心状,将颗粒较大的沙粒分离出来,进入集砂罐中。
根据控制系统运行的方式不同,可分为手动控制、半自动控制和全自动控制三类:
手动控制
系统的所有操作均由人工完成,
如水泵、阀门的开启、关闭,灌溉时间的长短,何时灌溉等等。这类系统的优点是成本较低,控制部分技术含量不高,便于使用和维护,很适合在我国广大农村推广。不足之处是使用的方便性较差,不适宜控制的灌溉。
全自动控制
系统不需要人直接参与,通过预先编制好的控制程序和根据反映作物需水的某些参数可以长时间地自动启闭水泵和自动按一定的轮灌顺序进行灌溉。人的作用只是调整控制程序和检修控制设备。因此,滴灌时水质要求较严,一般均应经过过滤,必要时还需经过沉淀和化学处理。这种系统中,除器、管道、管件及水泵、电机外,还包括控制器、自动阀、传感器(土壤水分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水位传感器和雨量传感器等)及电线等。
半自动控制
系统中在灌溉区域没有安装传感器,时间、量和灌溉周期等均是根据预先编制的程序,而不是根据作物和土壤水分及气象资料的反馈信息来控制的。这类系统的自动化程度不等,有的一部分实行自动控制,有的是几部分进行自动控制。

滴灌简易技术
用1-5条管径为4-6毫米、长度为55米的塑料细管作毛管,在毛管首部5米处开始打孔,孔径为1.2毫米,每两孔间距35厘米,毛管与毛管相隔2米为宜。
使用时,先把毛管的首部直接插入水池,然后固定好,利用倒虹吸原理,将水通过输水短管进入多孔毛管,待毛管尾部有水流且无杂物后堵好,然后把每条毛管按2米间距放在作物附近,每行作物待适宜后再移到另一行灌溉。
这种简易滴灌是适宜大棚种植和山地、沟地、小块地以及水利条件比较差的地方,抗旱效果很好。
这种简易滴灌方式有下列显著的优点:一是水的利用率高,可达到90%,比喷灌节约用水50%-60%。二是蓄水工程简单,只需0.5-1米的压力水头就能满足灌溉需要。蓄水池可以是已建成的池子,也可以是拉水车上的水罐或水桶,还可以在丘陵区挖个水池,在里面铺上防渗的塑料布。三是投资少、,按5条毛管计算,每天可滴灌5亩。安装滴灌后,一方面可以节省肥料开支,按省肥30%计算,每年可节约开支30—50元/亩。浇地与管理方便,每家都能制作。灌溉过程中如果发现局部孔眼堵塞,可立即扎孔解决。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