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俑博物馆秦始皇俑博物馆坐落在距西安37千米的临潼县城东,南倚骊山,北临渭水,气势宏伟,是重点的保护单位。1974年,在秦始皇帝陵东发现三个大型陪葬的俑坑,并相继进行发掘和建馆保护。三个坑成品字形,总面积22780平方米,坑内置放与真人马一般大小的陶俑陶马共约7400余件。三个坑分别定名为一、二、三号俑坑。 一号坑,坑深5米,面积14260平方米,坑内有6000余陶人陶马,井然
天津国际旅行社
秦始皇俑博物馆
秦始皇俑博物馆坐落在距西安37千米的临潼县城东,南倚骊山,北临渭水,气势宏伟,是重点的保护单位。
1974年,在秦始皇帝陵东发现三个大型陪葬的俑坑,并相继进行发掘和建馆保护。三个坑成品字形,总面积22780平方米,坑内置放与真人马一般大小的陶俑陶马共约7400余件。三个坑分别定名为一、二、三号俑坑。 一号坑,坑深5米,面积14260平方米,坑内有6000余陶人陶马,井然有序地排列成环形方阵。坑东端有三列横排武士俑,手执类远射,似为前锋,其后是6000铠甲俑组成的主体,手执矛、戈戟等长,同35乘驷马战车在11个过洞里排列成38路纵队。南北两翼的后卫。

西安城墙,现存城墙为明代建筑
西安城墙又称西安明城墙,现存城墙为明代建筑,全长13.7千米,始建于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竣工,是在明太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政策指导下,在隋、唐的基础上建成的。之后明太祖朱元璋将次子朱樉册封为秦王,藩封、府治同在一城,因而城池规模宏大坚固,再加上后来明清屡次修葺、增建,至今保存完好。2004年初,西安市含光门段城墙道路工程施工,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受有关部门委托,配合工程,对该处暴露的城墙断面展开考古调查,认定它结构复杂,时间跨度从隋唐至现代,历经五次大的修筑而成,十分具有历史价值。

西安博物院位于荐福寺院内
西安博物院位于荐福寺院内。通过院内的主题陈列 “古都西安”,你能了解到西安千年的建都历史和都城发展史。院内还有从周至明清各个朝代的西安城的“城郭模型”,能够看出历代都城的规模、布局和当时的生活状况。
博物院还收藏了众多西安地区各时代的,一部分出土于周、秦、汉、唐等历的重要朝代,其中不乏精品,如:唐代“三彩诞马”,采用了无鞍无缰的造型,体现了唐代自由不羁的社会风尚;带莲瓣纹的底座与塔式盖罐相配的唐代“三彩莲瓣器座”,具有明显的含义;西汉“蒜头壶”,是秦文化的代表性器物,起源于关中,后随着秦的统一传播到各地,到了西汉中期,蒜头壶基本消失。
此外,博物院还有专题陈列,如:造像艺术、古代书画、玉器、以“颗栗大千”为题的等等。

终南山·南五台景区
终南山·南五台景区位于终南山岭,这里群山起伏,自古为名山与避暑之地。古称太乙山,为“终南神秀之区”。山上有清凉、文珠、现身、灵应、观音五峰,因其位于陕西耀县五台山(药王山)以南,故名南五台。
作为之地之一,南五台上寺院众多,到明清时期已有大小寺院40多座。这些大小不一的寺院,分布在各个台上,布局有序,建造精巧,引人入胜。但是如今山上的多数寺庙都已毁损无存,现存有观音寺、五佛殿、圆光寺、西林寺、圣寿寺等。在南五台众多的寺院之中,历史久、面积大的就是圣寿寺了。圣寿寺位于南五台西北半山坡上,距五台乡台沟口村西南一公里,因坐落于塔寺沟内,又叫塔尔寺。圣寿寺塔建于隋代,方形七层,高23米。据传,塔曾仿此塔而建,为西安现存较早的佛塔。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