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生物菌种——菌种分离方法介绍
孢子分离又可分为以下几种方法:
( 1 )褶上涂抹法:选取新鲜、健壮、未开伞、未裂破的子实体,洗净后用75 %酒精表面灭菌2 分钟,然后连同培养基一起放入接种箱内,经熏蒸消毒12 ~ 24 小时,再按无菌操作技术将接种环在子实体菌褶上涂抹,把涂抹后带孢子的接种环在培养基上划线接种,,后置于25 ~ 28 ℃恒温箱内培养,可得纯菌种。
生物菌种生产厂家
低温生物菌种——菌种分离方法介绍
孢子分离又可分为以下几种方法:
( 1 )褶上涂抹法:选取新鲜、健壮、未开伞、未裂破的子实体,洗净后用75 %酒精表面灭菌2 分钟,然后连同培养基一起放入接种箱内,经熏蒸消毒12 ~ 24 小时,再按无菌操作技术将接种环在子实体菌褶上涂抹,把涂抹后带孢子的接种环在培养基上划线接种,,后置于25 ~ 28 ℃恒温箱内培养,可得纯菌种。
( 2 )孢子印采集法:取灭过菌的载玻片、试纸或黑布,置于新鲜、未开伞或未开裂的子体菌褶的下方。经24 小时后,便落下孢子,形成印痕(即孢子印)。然后,用接种环或玻璃棒蘸取孢子,接种在平面或斜面培养基上,进行恒温培养,可得纯菌种。
( 3 )孢子收集器采集法:孢子收集器由玻璃钟罩、培养皿、三角架、搪瓷盘等组成。钟罩下为一搪瓷盘,直径25 厘米左右,盘内先垫衬4~6 层纱布,放1 副9 厘米直径的培养皿,大盖口朝下,上放小的,口向上。然后,在上面小的培养皿上放1 只铅丝绕成的三角架,再将带孔的玻璃钟罩盖上,顶上罩孔用棉塞塞好,用纱布包好整个孢子收集器,置于高压灭菌锅或蒸笼内灭菌2小时。
孢子收集器灭菌消毒后,放入无菌室或无菌箱内。然后,用小刀割取1 块4~5 厘米大小的子实体,插在收集器内的三角架顶上(若无孢子收集器,也可用培养皿代替)。再置于温度24 ~26 ℃下培养24 小时,培养皿中便可见到白色粉状物,此即为孢子。此时,可将孢子收集器再移至接种箱内,取出培养皿,盖好,并在培养皿内加入10 ~ 20 毫升的无菌水,使孢子散于本中,成为孢子悬浮液。然后,再用无菌打针筒或吸管吸取孢子悬浮液,接种于试管斜面培养基上,每管注2 ~ 3 滴。置于24 ~ 26 ℃温度下培养5 ~ 7 天,培养基上便可长出白色菌落。待菌落直径有0 . 5 厘米时,选健壮的菌落,再移接于另一试管的斜面培养基上培养。当白色菌丝长满试管时,便得纯菌种。
低温生物菌种的应用前景及发展趋势
微生物在农业上的作用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国际上已有70多个生产、应用和推广微生物肥料。我国也有250家企业年产约数十万吨微生物肥料应用于生产。这虽与同期化肥产量和用量不能相比,但确已开始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作用,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微生物肥料生产已呈现出规模化工业生产模式。
低温生物菌种——常用菌种介绍
侧孢芽孢菌
在延迟期, 短芽孢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菌体呈细长的杆状;在对数生长期,为革兰氏染色阳性,菌体成短而粗的杆状;在静止期,革兰氏染色又转为阴性,菌体成细长的杆状,偶尔也能观察到椭圆形的芽孢。图1是50号菌用1%H2SO4(pH6.8)负染后的电镜照片:菌体杆状、周生鞭毛、大小约0.88μm×2.2μm。
作为非脊椎动物的病原菌,有关研究人员曾报道了这种细菌的杀线虫能力,由于所报道的这些侧孢短芽孢菌菌株都不产生伴孢晶体,所以这些菌株的杀线虫毒力因子并非来自于具有特征性的伴孢晶体。然而,Smirnova TA,et al.分离到了2株能形成大的伴孢晶体的侧孢短芽孢菌菌株,这两株菌显示出很强的杀昆虫能力,研究证实,这种能力与菌体在形成芽孢过程中的伴孢晶体相关。有趣的是,Singer的实验表明,一株侧孢短芽孢菌的杀线活性源于一个热稳定蛋白的毒性。所有这些研究表明,不同侧孢短芽孢菌菌株拥有不同的线虫致病因子。牛秋红研究小组分离到的侧孢短芽孢菌G4菌株具有显著的杀线虫功能,但其并不产生伴孢晶体。从该菌株的发酵液里提取的粗蛋白酶液在12h内能杀掉所有测试线虫并在24h内完全降解。从侧孢短芽孢菌G4菌株中纯化出的丝氨酸胞外蛋白酶可水解多种底物,包括胶原和线虫体壁,具有很强的杀线虫能力,组织病理电镜实验证实这种蛋白酶严重破坏了线虫体壁。而且,蛋白酶将线虫体壁分解成为一些氨基酸或小肽,这些营养物使病原细菌更好的生长繁殖。该蛋白酶基因异源表达的菌株表现出了明显的杀线虫活性,重组蛋白酶在体外对线虫体壁降解,而蛋白酶缺失菌株丧失了大部分的杀线活性,死的线虫在生测中保持了完整的体壁,表明蛋白酶在线虫侵染中起主要作用。
低温生物菌种——常用菌种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