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涂装的前处理工艺
为获得涂层,涂漆前需对被涂物表面进行的前处理工作,均称为漆前表面处理。前处理是涂装工艺的基础,它对整个涂层的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主要包括表面清理(除油,除锈,除尘等)和磷化处理两个部分。
表面清理的下几种方法:
(1)用热碱液清洗和用擦洗除去油污;在玻璃钢表面先用320-400目砂纸先打磨,然后用清洗除去脱膜剂;车身表面的黄锈应用磷酸配制的清
阴极电泳涂料技术
汽车涂装的前处理工艺
为获得涂层,涂漆前需对被涂物表面进行的前处理工作,均称为漆前表面处理。前处理是涂装工艺的基础,它对整个涂层的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主要包括表面清理(除油,除锈,除尘等)和磷化处理两个部分。
表面清理的下几种方法:
(1)用热碱液清洗和用擦洗除去油污;在玻璃钢表面先用320-400目砂纸先打磨,然后用清洗除去脱膜剂;车身表面的黄锈应用磷酸配制的清洗液擦洗,以保证涂层有优良的防腐蚀性,以及涂层与被涂物表面有良好的附着力。
(2)对经清洗过的被涂金属制件表面进行各种化学处理以提高漆膜的附着力和耐腐蚀性能。对钢板制件进行特种化学处理,以提高漆膜和基材的结合力。
(3)采用机械方法清除被涂物的机械加工缺陷和创造涂膜所需的粗糙度。
磷化处理方式有整体喷射和整体浸式。采用薄膜型锌盐磷化处理,磷化膜质量1-3g/m,膜厚1-2μm,结晶粒度1-10μm,可采用低温25-35℃或中温50-70℃进行磷化。
汽车电泳自动化生产线
工艺流程
复验白车身→预清理→装挂→上件→预脱脂→脱脂→水洗1→水洗2→表调→磷化→水洗3→水洗4→纯水洗→平台沥水→电泳→UF1→UF2→DI水洗→平台沥水→下件→电泳烘干→强冷→检验
根据被处理工件的材质和产品的结构形式,通常前处理设备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化学处理:
自动喷淋式前处理—主要适用于产品批量大,形状结构单一的工件,广泛应用于汽车零部件、发动机、轻工产品、家电产品、塑料覆盖件等的前处理。
人工喷淋式前处理—主要适用于产品批量小,形状结构不一,品种繁杂的工件,广泛应用于重型机械制造制造行业。
人工操作槽浸式前处理—适用于产品批量大、结构复杂、带内腔的工件,或无法进行吊挂的工件,也有采取装筐浸槽处理方式。
二、机械处理方式:
自动抛丸设备—适用于产品批量较大的结构件的表面处理,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结构件的制造行业、厂房钢结构制造行业、厂房钢结构制造行业。
人工抛丸设备—适用月批量小,形状结构不一,品种繁杂的结构件,广泛应用于大型机械制造、船舶制造行业等。
为了防止金属表面生锈和腐蚀,许多产品如日常生活用品,机械、车辆、电器制品都要进行一系列的处理过程,我们公司有现代的技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来制造出不同规模的前处理设备,来满足广大客户的要求。
国内涂装行业常用的四种车身涂装工艺
1、汽车涂装的四大要素
涂装材料、涂装工艺、涂装设备、涂装管理,它们相互之间相辅相成,促进了涂装工艺和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汽车及其零部件的涂装是汽车制造过程能耗且产生三废的环节之一。因此,减少涂装公害、降低涂装成本、提高涂装质量一直是涂装技术发展的主题。
2、汽车涂装所产生的废水对大自然造成污染
近十多年来,涂装工艺及设备的进步体现在环保型涂装材料的应用,减少废水、废渣的排放,降低成本,优化汽车生产过程等方面。由于涂装材料的进步,车身涂层体系的设计也有了革命性的进展,几种典型的新涂装体系及新技术已经或即将用于工业生产。
3、汽车涂装工艺:逆过程工艺,二次电泳工艺,一体化涂装工艺,膜技术
逆过程工艺:在车身外表面先喷涂粉末涂料,待热熔融后再进行电泳涂装,随后粉末/电泳涂膜一起烘干。使用这种工艺约可减少60%的电泳涂料用量,用厚度为70μm的粉末涂层替代车身外表面的电泳底漆和中涂层,取消中涂及烘干工序,从而节省材料和能源费用,降低VOC排放量。
二次电泳工艺:采用两涂层电泳材料,用第二层电泳(35~40μm)替代中涂。电泳工艺自动化施工稳定可靠性高,一次合格率高,材料利用率高,设备投资少(不需空调系统),因此可节省费用的48%,减少了维修频次及传统中涂的漆渣和VOC排放。
一体化涂装工艺:采用与面漆同色的功能层(15μm)替代中涂,功能层与面漆底色间不需烘干,取消中涂线,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大幅降低了VOC排放量。
膜技术是预制一种适应于热成形的面漆涂膜,其经热成形后的产品的面漆性能和外观与传统的烘烤喷涂涂膜非常相近。该技术主要应用于塑料件生产,采用“夹物模压”或“内模”工艺将预制好的复合涂膜在塑料件浇注成形的同时完成成形并与塑料件熔为一体,得到无缺陷的涂装覆盖件。车身骨架采用传统冲压焊装工艺制造,涂装车间只对车身骨架进行涂装,面漆采用粉末喷涂技术。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