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系统发展目标,满足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用户提供连续、稳定、可靠的服务;发展北斗产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深化国际合作,共享导航发展成果,提高导航系统的综合应用效益。北斗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空间段由若干地球静止轨道、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和中圆地球轨道组成。地面段包括主控站、时间同步/注入站和监测站等若干地面站,以及星间链路运行管理设
回收北斗导航系列
北斗系统发展目标,满足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用户提供连续、稳定、可靠的服务;发展北斗产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深化国际合作,共享导航发展成果,提高导航系统的综合应用效益。北斗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空间段由若干地球静止轨道、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和中圆地球轨道组成。地面段包括主控站、时间同步/注入站和监测站等若干地面站,以及星间链路运行管理设施。用户段包括北斗及兼容其他导航系统的芯片、模块、天线等基础产品,以及终端设备、应用系统与应用服务等。按照国际民航标准,开展北斗星基增强系统设计、试验与建设。已完成系统实施方案论证,固化了系统在下一代双频多星座(DFMC)SBAS标准中的技术状态,进一步巩固了BDSBAS作为星基增强服务供应商的地位。
1994年,启动北斗一号系统工程建设;2000年,发射2颗地球静止轨道,建成系统并投入使用,采用有源定位体制,为用户提供定位、授时、广域差分和短报文通信服务;2003年发射第3颗地球静止轨道,进一步增强系统性能。随着北斗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的发展,相关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水文监测、气象预报、测绘地理信息、森林防火、通信时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应急搜救等领域,逐步渗透到人类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完善北斗系统空间段、地面段、用户段多方联动的常态化机制,完善自主健康管理和故障处置能力,不断提高大型星座系统的运行管理保障能力,推动系统稳定运行工作向智能化发展。
1994年,启动北斗一号系统工程建设;2000年,发射2颗地球静止轨道,建成系统并投入使用,采用有源定位体制,为用户提供定位、授时、广域差分和短报文通信服务;2003年发射第3颗地球静止轨道,进一步增强系统性能。北斗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系统)是着眼于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导航系统,是为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重要空间基础设施。按照国际民航标准,开展北斗星基增强系统设计、试验与建设。已完成系统实施方案论证,固化了系统在下一代双频多星座(DFMC)SBAS标准中的技术状态,进一步巩固了BDSBAS作为星基增强服务供应商的地位。
高度重视北斗系统建设发展,自20世纪80年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导航系统发展道路,形成了“三步走”发展战略:2000年年底,建成北斗一号系统,向提供服务;2012年年底,建成北斗二号系统,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2020年,建成北斗三号系统,向提供服务。导航系统是性公共资源,多系统兼容与互操作已成为发展趋势。始终秉持和践行“的北斗,世界的北斗”的发展理念,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积极推进北斗系统国际合作。与其他导航系统携手,与各个、地区和国际组织一起,共同推动导航事业发展,让北斗系统更好地服务、造福人类系统建设分两个阶段实施,一期为2014年到2016年底,主要完成框架网基准站、区域加强密度网基准站、数据综合处理系统,以及国土资源、交通运输、中科院、、气象、测绘地理信息等6个行业数据处理中心等建设任务,建成基本系统,在范围提供基本服务;二期为2017年至2018年底,主要完成区域加强密度网基准站补充建设,进一步提升系统服务性能和运行连续性、稳定性、可靠性,具备服务能力。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