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钢轨扣件主要功能
钢轨扣件主要有如下6个主要功能。
1.保持和调整轨距、轨向保持和调整轨距、轨向是扣件的功,它关乎列车的安全运行。每个的扣件组装承受横向力的能力都有相关的规定。扣件保持轨距的能力通常用扣件组装疲劳试验来检验,因扣件使用的条件不同,所使用的试验参数也不同。
在小半径曲线上,由于曲线轨距加宽的需要,要求轨距有很大的调大轨距的能力,例如,我国
A120铁路扣板
二、钢轨扣件主要功能
钢轨扣件主要有如下6个主要功能。
1.保持和调整轨距、轨向保持和调整轨距、轨向是扣件的功,它关乎列车的安全运行。每个的扣件组装承受横向力的能力都有相关的规定。扣件保持轨距的能力通常用扣件组装疲劳试验来检验,因扣件使用的条件不同,所使用的试验参数也不同。
在小半径曲线上,由于曲线轨距加宽的需要,要求轨距有很大的调大轨距的能力,例如,我国过去轨距加宽标准规定,在曲线半径小于300m时,要求轨距加宽15mn。另一方面,由于钢轨侧磨,通常也需要调整因钢轨侧磨造成的过轨距,因此在小半径曲线上,对扣件保持和调整轨距的要求相当严格。
在无砟轨道上,由于不能通过拨道调整轨道的方向,钢轨左右位置的调整只能通过扣件进行。由于轨向偏差对旅客乘坐舒适度影响很大,因此要求扣件有精细调整轨向的能力。

67型扣件,扣板式扣件均为刚性扣件,在轮载作用下扣件很快便松弛。为防止钢轨爬行,不得不在钢轨上安装防爬器,这大大增加了线路养护维修工作量。为了长期保持扣件有效的扣压力,不必使用防爬器而能防止钢轨爬行,从1963年起开始进行拱形弹片式扣件的研究设计和试制试铺。1967年经技术鉴定后推广使用,称
拱形弹片式扣件,又称67型扣件。以后又根据制造和使用中发生的问题进行了多次修改,主要是螺旋道钉方台上部尺寸加长、增加冷加工道钉的形式、取消轨距挡板前端下面的缺口和增加补强弹片等。该扣件曾被用于20世纪70年代我国援建的坦赞铁路。
67型扣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扣件的有效扣压力,满足不需安设防爬器的要求。但该扣件扣压力不足,弹片弹性差,容易发生弹片松动甚至螺母松脱的现象。因此该扣件自1975年起逐渐被停止使用。

1992年4月,利用世行第5期,研究设计了弹条Ⅱ型扣件,弹条原材料的直径仍为13mm,但弹条改用60Si2CrA制造,并使弹条两侧肢往外张开7mm,从而提高了弹条的扣压力(达10kN)和弹程(达10mm)。同年进行了该扣件的批量生产和现场铺设,1996年8月通过了道部科研成果鉴定,2002年列入铁道行业标准(TB/T3065.1~3065.2-2002),成为当前我国干线铁路的主型扣件之一,另一研究方案是采用全新的结构,1989年2月分别设计了两种扣件型式,其中一种是不设混凝土挡肩,而在轨枕中预先埋设保持轨距的部件(预埋铁座),在其上部安设T形螺栓,借以紧固弹条。轨距调整用设置于轨底两侧的绝缘轨距块进行。1990年根据这种方案设计的WD型扣件(图3-11)成试制,并进行了各项性能试验。这种扣件的优点是轨距保持能力强,没有扣件沿混凝土挡肩上滑和混凝土挡肩破损的问题,可以在轨下加设调高垫板来调整钢轨的高低。缺点是零部件较多,而且在弹条组装的过程中T形螺栓容易往外歪斜而导致弹条脱落,特别是轨下设置调高垫板时。
另一种扣件型式为称作TF型扣件的弹性分开式扣件,1990年同样完成了试制并进行了室内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大的横向力作用下扣件的轨距调整片容易沿绝缘缓冲垫板的肩部上滑,且零部件太多,因此终没有采用这一扣件形式。
1991年下半年开始,无螺栓式扣件逐渐为人们所接受。有关方面认为,随着大型养路机械的大量引进,在轨下进行垫垫板作业的必要性将日趋减少,因而没有必要再开发像WD型这样一种有螺栓的过渡型扣件。在保留现有有螺栓式件的同时,应直接研发一种无螺栓式扣件。1992年4月,结合界银行第五期工务系统项目,参考了国外同类扣件,研究设了弹条Ⅲ型扣件,经试铺和多次改进后,1996年8月通过了科研成果鉴定,成为当前我国干线铁路的另一主型扣件。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