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沟畦灌溉:对传统的沟灌和畦面灌溉适当改进,能节水10%-20%,增产10%-15%。基本原则是平整土地,加大流量,将长沟、大畦改为较短沟、小畦,并采用合适的流量和引水时间进行灌溉。适宜沟灌的地面坡度为0.003-0.008,沟长度不大于100米,宽度0.3米-0.8米,入沟流量控制在0.5升-3升/秒。畦灌要求地面平整,适宜的地面坡度为0.001-0.003,自流灌区取
喷灌管材厂家供应
改进沟畦灌溉:对传统的沟灌和畦面灌溉适当改进,能节水10%-20%,增产10%-15%。基本原则是平整土地,加大流量,将长沟、大畦改为较短沟、小畦,并采用合适的流量和引水时间进行灌溉。适宜沟灌的地面坡度为0.003-0.008,沟长度不大于100米,宽度0.3米-0.8米,入沟流量控制在0.5升-3升/秒。畦灌要求地面平整,适宜的地面坡度为0.001-0.003,自流灌区取畦长50米-75米、井灌区25米-40米,畦的宽度不大于3米,并与农机具作业要求相适宜,入畦单宽流量(每米畦宽的流量)3升-6升/秒米。
膜上灌:又称膜孔灌,是在地膜栽培的基础上,利用膜上行水,通过放苗孔和孔向作物供水的灌溉方法,可节水25%-35%,增产15%-20%。采用该技术需要平整土地,田块长度不超过75米,宽度不大于3米,覆膜后在膜两侧筑起畦梗,并把地膜两边翘起埋入畦便中,将水完全约束在膜动,完全通过膜孔。单定流量控制在0.3升-0.6升/秒米,每次量10方-40方。
喷灌的适用范围较广,几乎适用于灌溉一切的旱作物,如谷物、蔬菜、果树、药材等。从地势来看,既适用于平原也适用于山丘地区;从土质来看,既适用于透水性大的土壤也适用于入渗率较低的土壤。喷灌不仅可用于农作物灌溉,而且可用于园林草地、花卉灌溉,一起可兼作喷洒肥料、、除霜冻、防暑降温和防尘等。
喷灌体系的种类许多,依据设备组成大体分为以下几类:
1、固定式喷灌体系它由水源、水泵机组、管道体系及喷头组成。除喷头外,体系其它组成部分在整个灌溉时节甚至终年固定不动(干管及支管多埋在地下)。固定式喷灌体系使用方便,作业,运转成本低,工程占地少,便于完成自动化,但出资较高。
2、半固定式喷灌体系体系组成与固定式相同,其动力、水泵和干管固定,支管、坚管和喷头能够移动。长处是设备利率率高,出资相对较低,但劳动强度大。
3、机组式喷灌体系由各种大、中、小型喷灌机组组成喷灌体系。具有机动灵活、适应性强、出资较低一级长处。常见的喷灌机组有轻型手抬式(担架式)喷灌机组、轻型手推车式喷灌机组、滚移式喷灌机组和卷盘式喷灌机组以及平移式喷灌机组等。
什么是喷灌和滴灌技术
在栽培蔬菜或是植物时,常选用喷灌和滴灌技能对植物进行灌溉,什么是喷灌技能什么是滴灌技能二者相比,各自有哪些优缺陷
一、喷灌技术
喷灌是使用动力把水喷到空中,然后像降雨一样落到田间进行灌溉的一种的灌溉技能。喷灌设备由进水管、抽水机、输水管、配水管和喷头(或喷嘴)等部分组成,能够是固定的或移动的。
喷灌技术的优缺陷:
1、长处:喷灌具有许多长处,首要是省水、不破坏土壤结构、能调理田间小气候,并且不受地势限制,因而大大节省平整土地的工作,一起能够不修或少修灌溉渠道。
2、缺陷:缺陷是消耗动力和金属材料,设备本钱较高。目前,喷灌大多用于水源缺乏、土壤保水性差的区域,以及不适宜地面灌溉的丘陵、梯田和地势不平的干旱地带。
二、滴灌技术
滴灌是使用铺设在田间的输水管道,经过管道和滴嘴将水缓慢地点滴地直接引向作物根部的一种灌溉方法。长处是省水,可比喷灌节约用水20~25%,但本钱较高。
滴灌产品首要能够分为滴灌管、滴灌带、滴头、滴箭等等。一般滴灌管是指内镶滴头的滴灌管,滴头独立镶在滴灌管内壁,滴头距离一般为15cm、20cm、30cm、40cm、50cm、60cm、75cm等等。滴灌带是指流道为连续带状的镶在滴灌带内壁的或接缝处的一种产品,出水口距离多为10cm或15cm的倍数。滴头一般是指纽扣滴、或管上式滴头、或外置滴头,根据需求装置在PE管外面,距离由农户需求确认。滴箭实际上也是滴头的一种,分弯箭间和直箭。
水田灌溉选择控制灌溉技术是在水稻需水的关键时期,合理的供水可以改善土壤的水分、气体、热量、养分和小气候,使水稻更有效、合理地吸收水分和养分,促进水稻生长,形成合理的种群结构和理想的株型,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收益率。
1.抗倒伏。控制灌溉的水稻群体高度较低,茎秆矮而整齐,茎秆底节节间短,密实粗壮,具有较强的抗倒伏性能。控制灌溉的水稻节间生长旺盛期,恰好处于重施分蘖肥和穗肥之间,很好地协调了产量因素构成和植株生长的矛盾,增强了水稻耐肥性和抗倒伏性。
2.高产。控制灌溉通过水分控制,控制了氮素的过量吸收,控制了无效分蘖,保持适宜的叶面积指数(5.0左右),太阳光可透过冠层作用于下层叶片,扩大了光合作用的面积,有利于有机物的合成和运输,尤其是孕穗和抽穗开花阶段,无效分蘖的控制,使更多的碳水化合物用于稻穗的枝梗和颖花发育,减少颖花退化和,为形成理想的大穗,穗粒数和千粒重打下基础,对水稻的根系生长、株型及群体结构形成,具有较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