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消减的名植物是橡皮树、金边假、芦荟;对于氮氧化物来说,橡皮树消减能力,金边假、绿巨人次之;消除 PM2.5 颗粒物,芦荟、花叶万年青、橡皮树作用较好(详见 5 版图 1、2、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马嫣介绍说,实验结果还表明,空气中的污染颗粒越细,绿植的消减作用越强。在室内温度高、光照强的条件下,绿植对 PM2.5 消减的效果越好。
推广:正确宣传、
空气净化植物墙实用排名
其中,消减的名植物是橡皮树、金边假、芦荟;对于氮氧化物来说,橡皮树消减能力,金边假、绿巨人次之;消除 PM2.5 颗粒物,芦荟、花叶万年青、橡皮树作用较好(详见 5 版图 1、2、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马嫣介绍说,实验结果还表明,空气中的污染颗粒越细,绿植的消减作用越强。在室内温度高、光照强的条件下,绿植对 PM2.5 消减的效果越好。
推广:正确宣传、形式
植物净化空气功能的研究,使消费者在购买花卉时更具有针对性,少了一些盲目性,引发了一些植物的销售热潮。2005 年,玉泉营花卉展销厅的检测报告在北京多家媒体刊登后,引发了消费者购买常春藤的热潮。李铭回忆起当年的情景时还很兴奋:“检测结果公布后,常春藤的骤增,甚至有脱销的情况发生。”
然而目前该领域仍存在一些争议,因为大部分实验是在密闭空间内进行的,真实环境条件下的实验测试手段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比如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对污染物的吸附、室内温湿度及通风条件的差异等。那么,植物在真实环境中,还能发挥出净化空气的功能吗?为此,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专门进行了植物在大型环境实验舱中对苯系物的净化实验。实验舱体积为 14 立方米,就像一个小房间,设有洁净空气处理系统、循环风系统、新风系统、温控系统、制冷控湿系统、空气采样系统及报警系统等,完全模拟居室环境实际状况,并设空舱熏蒸对照,采用不同数量、长势均一的‘青苹果’竹芋熏蒸。实验结果显示:熏蒸 3 小时后,放置 8 盆植物的实验舱内二的浓度较对照熏蒸舱的降低约一倍。杨华表示,植物在实际环境中的净化空气功能,需要进行多次实验,用大量的数据来测定,才能发现统一规律。
有的说某些花卉的花可释放出一些挥发物,能空气中的肺菌和球菌,实际上任何杀菌都需要有足够的浓度。家中莳养一二盆这种花,它们释放的挥发物由于浓度比较低,因而很难起到杀菌作用。有人把仙人掌,金琥都列为电磁辐射污染的“高手”,我们知道电波是直线向前传播的,而磁力线也只有在强磁场的干扰下(如吸铁石)才会发生改变,这些植物果真有如此大的能力吗还有的说某些植物可吸收性污染,我不知道这些具性的物质被植物吸收后是否就会失去性由于这些文章作者的资料都是互相转引,缺乏原始出处,就让人很难核对真伪了。
还有的作者认为一品红、万年青等体内含有有毒物质。误食对人有害而不应种于室内,这是笔者所不能赞同的。因为这些植物是观赏植物可以美化居室,它们体内对人有毒的物质并不具有挥发性,只要不去食用对人体就不会产生。而且这些植物还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在美化居室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室内种植这些植物对人体健康没有任何影响,因而花卉爱好者完全可以利用它们美化居室。
过去我们对室内净化空气植物的研究,在这方面确实应当加强。近北京玉泉营花卉展销厅与环境监测工作积极合作,开展了一些净化室内空气植物的研究工作,这是十分可喜的。一些植物的净化空气作用到底有多大,持久性如何,都是值得探讨的。目前的实验多是在 24 小时之内进行的净化试验,那么除此之外,三天、五天以后这些植物还有净化能力吗这需要进一步研究。植物具有一定的净化空气本领,但远远称不上高手,我们装修房屋还是应该采用的环保材料进行简单装修,在装修过程中经常开窗通风,这些才是防止室内污染的上策。
殷杉曾在浦东新区的多处典型绿地中进行生态功能的测定,得出佳的树种配置方式。
能够间隔污染源和居民区的绿地,具有较好地吸滞污染改善空气的功能,如交通绿化隔离带、公园外围的片状绿地等。以面积为 300 平方米的绿地为例,殷杉认为,为了达到较高的净化污染的功能,应配置 12~15 株乔木(如香樟、广玉兰、银杏、悬铃木、水杉等树种),30 株左右大灌木(如夹竹桃、红叶李、慈孝竹、石楠等)及 80 株左右小灌木(如杜鹃、月季、黄馨、小叶黄杨、火棘等),并搭配至少 100 平方米的草本植物;乔木、大灌木、小灌木的比例维持在 1:2:5 左右。这种植物配置方式基本可以达到郁闭度 75%、疏透度 30%,是密度合适的疏透式植物群落。
“这样配置情况下的植物群落,可达到较好的净化污染物的效果,约能阻挡交道污染物中30%~40%的颗粒物(TSP),10%~20%的 SO2 和 N02,5~10 分贝的噪声污染。”建议人手一本绿色“”
刘春江认为,在上海这样的城市,森林覆盖率从上世纪 90 年代 5%增加到目前的13%,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但是由于人们对森林环境的向往,商业开发往往把有森林区域当作。人们应该从根本上转变理念,避免“楼房建起来,树木倒下去”的短视行为。我们已经有了《森林法》,还应为城市森林专门立法,以改变城市森林在土地利用类型中处于“弱势群体”的状态。
城市里可以“见缝插绿”的地方还很多。刘春江说:“植树造林有益身心健康,人手一本绿色‘’,人人植下一棵树,带来一份清新空气,换一份身心愉悦,就是为自己未来储蓄一份健康。”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