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知识产权贯标)
知识产权贯标目的:
为建立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规范体系,认真贯彻落实《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引导,指导和帮助企业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增强自主能力,实现对知识产权的科学管理和战略运用,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知识产权贯标内容
1、规范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基础条件企业
知识产权贯标工作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知识产权贯标)
知识产权贯标目的:
为建立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规范体系,认真贯彻落实《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引导,指导和帮助企业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增强自主能力,实现对知识产权的科学管理和战略运用,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知识产权贯标内容
1、规范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基础条件企业应当有明确的知识产权管理方针和管理目标。并要知识产权管理“领导落实、机构落实、制度落实、人员落实、经费落实”。企业应当建立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职责等。
2、规范知识产权的资源管理围绕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财务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对上述管理活动涉及的知识产权事项作出了相应的规范。
3、规范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知识产权管理明确规定了企业研究与开发活动、原辅材料采购、生产、销售、对外贸易等重要环节的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要求。以确保企业生产经营各主要环节的知识产权管理活动处于受控状态,避免自主知识产权权利流失或他人知识产权。
4、规范企业知识产权的运行控制围绕企业的知识产权创造、管理、运用和保护四个重点环节。明确规定了企业在知识产权权利的创造和取得、权利管理、权利运用和权利保护四方面的规范性要求。
5、规范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文件管理和合同管理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涉及的有关知识产权的各类活动,应当有相应的记录并形成档案。特别是对企业对内、对外的合同管理作出明确要求。
6、明确规定企业应建立知识产权动态管理机制企业应当对自身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分析,并对照管理目标对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以确保管理目标的实现。
贯标作用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作用,简单说是将通用方与企业的具体管理过程结合,规范企业两化融合(广义的信息化建设)的相关过程并使其持续受控,帮助企业打造其识别出来的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形成可持续的(而不是一时有效的)竞争优势。因此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作用应该表现在以下三个层次,这也是判断本质贯标的重要依据:
1、能够支撑企业战略目标的落地。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为企业战略的实施和控制提供制度化支撑,即围绕企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需求、新型能力需求和经营管理的主要短板,从新型能力的识别、策划、建设和运行这一条主线出发,企业应系统梳理企业的战略规划、IT(信息系统)战略规划、信息技术规划(技术实现路径),从IT治理、IT管理、IT规划、企业战略规划自下而上地支撑企业业务目标和总体目标的不断实现。
2、能够以文件化和制度化的方式保障企业两化融合(广义的信息化建设)工作,确保得到战略层面的资源匹配和关注度。在管理决策层,应能够将CEO与CIO的工作方向进行统一。
3、建立从战略到信息化管控落地的监视与测量、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实施监控企业两化融合建设进展以及绩效情况,确保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切实有效的运转起来,并提供持续改进的框架,帮助企业源源不断的获取企业可持续发展所需的新型能力。
实用新型与发明的不同
实用新型与发明的不同之处在于:
一,实用新型只限于具有一定形状的产品,不能是一种方法,也不能是没有固定形状的产品;
二,对实用新型的创造性要求不太高,而实用性较强。针对实用新型对创造性要求不高这一特点,人们一般将其称为小发明、小创造。但是,需要理解的是,对于创造性高的发明创造,只要是符合实用新型的保护客体,也是可以申请实用新型专利的。
产品的形状是指产品所具有的、可以观察到的确定的空间形状。对产品形状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可以是对产品的三维形态的空间外形所提出的技术方案,例如对凸轮形状、刀具形状作出的改进;也可以是对产品的二维形态所提出的技术方案,例如对型材的断面形状的改进。产品的构造是指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安排、组织和相互关系。产品的构造可以是机械构造,也可以是线路构造。机械构造是指构成产品的零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联接关系和必要的机械配合关系等,线路构造是指构成产品的元器件之间的确定的连接关系。复合层可以认为是产品的构造,例如产品的渗碳层、氧化层等属于复合层结构。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