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箱氦检漏及回收系统基本原理
采用背压法对被检工件进行漏率检测,并对氦气进行回收利用。首先对被检工件放入真空箱内,充入一定压强的氮气,作耐压测试,通过保压判断压降确定是否有大漏;然后对被检工件抽空后充入一定压强的氦气,真空箱与检漏仪的检漏口相接,若被检工件有泄漏,则漏入真空箱的氦气可通过检漏仪测出。与被检工件相连的是充气回收装置,在检漏前后分别实现氦气的充注和回收。
为满足工业现
真空箱氦检漏系统批发
真空箱氦检漏及回收系统基本原理
采用背压法对被检工件进行漏率检测,并对氦气进行回收利用。首先对被检工件放入真空箱内,充入一定压强的氮气,作耐压测试,通过保压判断压降确定是否有大漏;然后对被检工件抽空后充入一定压强的氦气,真空箱与检漏仪的检漏口相接,若被检工件有泄漏,则漏入真空箱的氦气可通过检漏仪测出。与被检工件相连的是充气回收装置,在检漏前后分别实现氦气的充注和回收。
为满足工业现场快节奏检测节拍、充分利用资源、节约设备制造成本。系统采用双工位设计,系统原理简图如图一所示,两个工位共用一套粗抽机组、精抽机组、检漏仪、耐压测试单元、工件抽空单元、氦气充注及回收单元。两个工位可交替执行不同工艺流程,比如一个工位在检漏时,另一个工位可执行抽空、检漏等步序。根据此原理。
真空设备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在真空设备使用运行阶段,时常出现设备气密性下降,总体漏率上升的情况,这是影响真空设备正证常工作的主要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包括:机械振动造成连接部位松动;经常拆卸部位的密封圈可能损坏或安装不正确;由于冷、热冲击而发生变形和疲劳破坏;某些部件或材料因受工作介质的腐蚀而破坏;某些原本被水、油或其他脏物堵塞的漏孔重新释通;以及应力集中而造成裂纹等。
正确使用真空设备,应该将检漏工作纳入真空设备日常维护、管理规范之中,例如定期做静态升压检测实验。操作人员发现设备气密性下降应及时解决,根据其设备使用情况和故障现象来分析泄漏原因,并采取适当的检漏手段,检出漏孔位置,及时修补。不要等到设备出现多种、多处泄漏,已经无法正常工作时再去检漏维修。
另外,平时准备充足的密封备件,定期(而不是出现问题后)更换易损件,也是做好真空检漏工作、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主要措施。
自动化真空箱氦检氦检工艺的探索与实践
根据目前氦检系统的种种不足,我们优化了氦检设备布局,改善工件流水线的物流走向,把真空箱改为隧道式结构。设备主要由真空箱检漏系统;充高压气体、抽空、充氦三合一装置;空调两器输送线;回收系统;电器控制系统等组成,具体构成如下:
真空箱检漏系统主要由检漏仪、真空箱体、真空泵组、真空测量装置、真空阀门、气动开门装置、安全光栅、不锈钢管道和机架等组成。
充高压气体、抽空、充氦三合一装置和回收系统主要由电磁阀、真空泵、储气罐、压缩机、压力和真空测量装置以及管道等组成,能对工件进行大漏检测试验,并进行充氦回收等处理。
空调两器输送线主要由铝型材、三倍速链条、驱动电机、升降机、辊筒、工装板等组成。
真空系统的可允许漏气率
真空系统的可允许漏气率应视其操作压力范围及应用的需要而定,以下所列为以真空范围的可允许漏气率。
(1)粗略真空系统
真空系统操作压力范围为粗略真空,从大气压力1013mBar至1mBar;可允许漏气率为1毫巴公升/秒。
(2)中度真空系统
真空系统操作压力范围为中度真空,从1mBar至10-3mBar;可允许漏气率为10-2毫巴升/秒。
(3)高真空系统
真空系统操作压力范围为高真空,从10-3mBar至10-7mBar;可允许漏气率为10-5毫巴升/秒。
(4)超高真空系统
真空系统操作压力范围为超高真空,压力10-7mBar;可允许漏气率为10-9毫巴升/秒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