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并不神秘:它只是一种新型的制造和加工工艺
3D打印技术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也称为成型技术),至今也就30年不到的时间。其原理很简单:以3D数字模型文件为输入,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 由于3D打印是将材料一层一层堆积而成,因此也称为增材制造工艺。3D打印并不神秘,相对于具有千年的等材制造
模具手办模型
3D打印并不神秘:它只是一种新型的制造和加工工艺
3D打印技术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也称为成型技术),至今也就30年不到的时间。其原理很简单:以3D数字模型文件为输入,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 由于3D打印是将材料一层一层堆积而成,因此也称为增材制造工艺。3D打印并不神秘,相对于具有千年的等材制造工艺和具有百年的减材制造工艺,它只是一种制造成型的新工艺,只有30年不到的历史。
3. 动态机构设计:3D打印的机构设计研究仍处在初级阶段,3D打印机的机械结构与其它制造方式相比显得较为简单,人们对于机器人的憧憬,对于3D打印机构设计这个研究方向而言既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挑战。如何更简单、地设计动态3D打印模型甚至3D打印机器人可能成为未来这方面研究的重点。 3. 动态机构设计:3D打印的机构设计研究仍处在初级阶段,3D打印机的机械结构与其它制造方式相比显得较为简单,人们对于机器人的憧憬,对于3D打印机构设计这个研究方向而言既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挑战。如何更简单、地设计动态3D打印模型甚至3D打印机器人可能成为未来这方面研究的重点。

先来看看我们所熟悉的扫描仪。在扫描仪的技术参数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个词叫“精度”,通常小于15微米,拥有更的扫描仪可以达到7微米乃至5微米,很直观。然而在3D打印机的参数中却几乎难觅“精度”的踪影。各个厂家各说其词,于是乎就有了让消费者摸不着头脑的各种说法。“我们精度75微米”,“我的更高,达到62微米”,“我的精度小可以10微米!” 纵观这类说法,其实都是在偷换概念而已。

二是印刷速度。
印刷速度是家用与工业3D打印机之间的另一个重要区别,由于家用机器成本的限制,多选用16位和32位芯片作为主控芯片,数据处理速度与64位CPU相比,FDM上由于精度的原因,两者的差别不大,但是SLA技术中,前者的扫描速度高可达1m/秒,后者可达7m-15m/秒。
三、印花支座的设计和脱模质量。
在区分家用和工业3D打印机中,打印支承和打印实体可分参数打印的设计为重要。因为工业机器是应用于实际生产领域,对终打印的效果有很高的可控性标准,不管是FDM还是SLA设备,对于打印过程中的支撑点和实体都是无法区分的,因此对支撑点的剥离是一种特别不可控制的因素,通常会导致剥离失败,损坏实体。工业机器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