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师的流派认知行为疗法(CBT)时间短,平均8-20次,围绕症状减轻和社会功能恢复进行。当症状减轻到对生活的影响不太大时,咨询就可以结束了。
心理动力学疗法,长程时间久,1-2年很常见,会涉及心理的各个方面。短程大约20-25次,一般集中精力解决一个问题。
本文提到的心理咨询流派,主要是这两种,因为认知行为疗法(CBT)是我们学校擅长的研究方向,而心理动力学疗法是我自己喜
婚姻心理辅导医生
咨询师的流派
认知行为疗法(CBT)时间短,平均8-20次,围绕症状减轻和社会功能恢复进行。当症状减轻到对生活的影响不太大时,咨询就可以结束了。
心理动力学疗法,长程时间久,1-2年很常见,会涉及心理的各个方面。短程大约20-25次,一般集中精力解决一个问题。
本文提到的心理咨询流派,主要是这两种,因为认知行为疗法(CBT)是我们学校擅长的研究方向,而心理动力学疗法是我自己喜欢的。其它流派没提到,不等于它们无效。如果是儿童和青少年出现问题,家庭挺有效的。

“心理咨询需要多久”呢?这也是个有趣的问题。据我观察,原因多种多样,举几个栗子。
,想对未来的投入有预期
有的来访者预算有限,想看看自己能不能坚持到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个人觉得,还是找个对自己经济压力不太大的咨询师比较好,有利于坚持,也不会在咨询过程中过度。
除了钱,需要投入的还有时间和精力。在开始之前想清楚,对自己的投入有预期,确实很有必要。
第二,获得安全感、掌控感
对有些人来说,的不是一件事要做很久,而是没有进度条。知道咨询到底要进行多久,可以获得安全感、掌控感。
第三,拒绝承担风险
有的来访者想要一个确定的,如果我不能保证在多少次之内解决问题,就不开始咨询。的确,心理咨询有风险,不一定对所有人、所有问题都有效。不过,人生中又有哪件事没有风险呢?
心理咨询需要来访者和咨询师共同努力,责任与风险也是两个人共同承担。如果来访者希望我给出多少次能好的承诺,其实是把自己的一份责任,推给了我。这一类来访者需要的,不是我的承诺,而是学会承担责任,直面风险。
第四,对“改变”充满紧迫感
有些来访者,实在太痛苦了,好像被夹在双面煎锅中煎熬,想要快点从这种状态中解脱,于是希望咨询时间越短越好。
有些来访者,可能社会功能很好,做事效率很高,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不能忍受自己的某种缺点还要持续一段时间。出于想要快点变得更好的愿望,他们希望咨询时间越短越好。

处理事情的方法
偶尔“俗气”
吃多了健康食品,偶尔你也想啃一啃鸭舌头和盐酥鸡还有麻辣小龙虾。偶尔你其实并不想让自己时时刻刻活得那么有意义。人生真的不需要把自己绑得那么紧。
回归平静
曾经有一段时间,你心情低落,甚至懒得拉开窗帘,看窗外的阳光。你当然也忘了去看窗台上那一盆每天都需要喝水的茉莉花。不知过了多久,总算有,你恢复了美丽心情,同时也想起了你的茉莉花,天啊,可怜的花,还活着吗?
你战战兢兢地拉开窗帘,却见她风姿卓约,幽香扑面来。原来在过去的这段日子里,你虽然忘了喂她喝水,老天却一直没忘了以雨露眷顾她呢。许多事物悄悄地在你的视线之外进行,而且悄悄地安排好了它们自己。

昨夜有位朋友和我夜谈,聊起我新课程里关于情绪和疾病一章时,他很感兴趣。
他问我:我弟弟少年白头是什么情绪引发的?
我说:可能是“我已经非常尽力了”。
他问:怎么缓解?
我答:做自己,把别人的愿望还给别人。
他点点头,又问:我爸在我妈去世当晚一夜白头也是因为情绪吧?
我说:是的,太过悲伤,绝望。
他问:近我无缘无故掉头发的原因是什么?
我答:。
他问:我也不想,可是“臣妾做不到啊”!
我说:为什么要活在未来呢?活在现在。
千万不要忽略,那些隐藏在情绪底层巨大的疮口啊。
我们常说“气死我了”、“压力好大”、“心有不甘”,这正是情绪在作祟。
生气让人感觉失控,身体自动释放出大量有害呼吸系统的因子;
让人的身体进入到空铁壶干烧的状态,一点点消磨掉人的心力;
压力让人沮丧,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捂住了人的鼻子,看得见五指透过灰色的天空,又摸不到。
身体是不会说谎的,它忠实地帮我们贮存所有的情绪,而生病其实是在提醒我们,要去真实地面对自己真正的需求,妥善地去处理,并相信身体的能力。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