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噪声已成为一种主要的环境污染,建筑物的声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选用适当的材料对建筑物进行吸声和隔声处理是建筑物噪声控制工程中基本的技术措施之一。
但是,由于对噪声控制的手段缺乏了解,“吸声”和“隔声”作为完全不同的概念,常常被混淆了。玻璃棉、岩矿棉一类具有良好吸声性能但隔声性能很差的材料被误称为“隔音材料”,早年一些以植物纤维为原料制成的吸声板被命名为
风机隔声罩
当前,噪声已成为一种主要的环境污染,建筑物的声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选用适当的材料对建筑物进行吸声和隔声处理是建筑物噪声控制工程中基本的技术措施之一。
但是,由于对噪声控制的手段缺乏了解,“吸声”和“隔声”作为完全不同的概念,常常被混淆了。玻璃棉、岩矿棉一类具有良好吸声性能但隔声性能很差的材料被误称为“隔音材料”,早年一些以植物纤维为原料制成的吸声板被命名为“隔音板”并用以解决建筑物的隔声问题……。为了合理使用材料、提高建筑物噪声控制效果,对“吸声”和“隔声”这两个概念有进一步了解和明确的必要。

随着生活物质供需品的增加,工业企业产业化结合城市发展步伐间接与城市楼宇比邻,工业生产、运转整个流程走下来,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噪声染污,点源多、工况紧凑、排察施工难度高都给工业噪声的治理带来不小难度。针对工业噪声治理的难点,人们对噪声治理的认识误区,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甚至阻碍着噪声治理事业的发展。我们常见的,也是目前社会上众多噪声治理所运用的方法,主要是在墙及天花上做吸声处理,把噪声源用屏障隔声围护等等。这些做法适用于简单的单声源降噪,而多数的工业场所噪声主要噪声源较多、声场复杂通过综合的降噪设计和科学的计算方能得到理想的效果。

不同区域大气温度的变化会使声音的传播方向发生弯折,当上层空气是高温,下层地面附近空气是低温时,沿地面传播的声音会弯向地面,之后被地面反射,继续前进还将弯向地面,可能耗散在上空的声音返回地面,并“匍匐前进”,这样,声音会传得很远。冬季结冰的湖面就是这种情况,在冰上讲话,对面几百米外都能听到。夏季的午后,地面被晒热,情况正好相反,上层空气是低温,下层空气是高温,声音向上弯折,很快耗散在大气中,因此50-60米时就很难听到人的讲话了。有风的时候,如果风的气流速度上下完全一致,那么对声音将没有影响,但一般情况,上面的风速比地面的风速快,顺风时,声音向地面弯折,逆风时,声音向天空弯折,顺风传播声音比逆风更有利。认为顺风把声音吹走、逆风阻住了声音是不正确的,风速快仅每秒一、二十米,而声速为每秒340米,风如何跑得赢声音呢?
在室外,声音有绕过障碍物的本领,被称为声音的绕射或衍射,这是声音波动现象的体现,躲在围墙后面的人依然可以听到外面的呼喊。使用隔声屏障可以使声音衰减15dB,但衍射不能完全隔离声音。道路两边的声屏障,或工业厂房机器的隔声板可以起到降低噪声的作用,效果在15dB以内,一般在5-10dB。由于低频声音波长长,容易绕过声屏障,隔声效果不如高频声。
草地、灌木林等对声音的传播也有衰减作用,但对高频的作用较明显,对低频的作用有限。100米的草地、灌木林对1000Hz的声音有23dB的衰减,而对100Hz的声音仅有5dB的衰减。100米以上的长绿阔叶草地或灌木林在实际降噪中才有效果。

房间噪声是直达声和混响声的混合声。直达声与距离有关,距离声源越远,声音扩散的面积越大,直达声越小,直达声的方向源于声源。混响声是反射形成的,弥散于房间各,方向没有规则,可以认为房间中所有位置的混响声具有相同的声压级。因此,在房间中声源某距离的位置上的直达声与混响声会具有相同的声压级,这个距离被称为混响半径。混响半径是房间的属性,与房间吸声情况有关,与声源无关。以声源为中心,小于混响半径范围内的声音主要是直达声,如果进行降噪处理,主要要降低直达声。在混响半径以外的区域,主要是混响声,房间表面加装吸声材料后可以大大降低混响声,降噪效果比较明显。
估计混响半径的公式,对于放在地面上的机器噪声源,有:
其中:r0为混响半径,S为房间的总表面积,为房间各表面平均吸声系数。但是,由于声源不是理想的点声源、房间内的混响声也不是的均匀,因此这个公式的精度不高,只能作为粗略的估算。准确地获得混响半径需要使用脉冲响应法(或MLS法)对房间进行测量。混响半径可以判断吸声处理的有效区域范围,如果混响半径已经超过房间的尺寸,表明再加入吸声处理已经没有降噪效果了。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