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铜狮子雕塑
文殊菩萨,全称文殊师利,有时又作曼殊室利。意为妙德、吉祥。据说他出生时家中出现许多吉瑞祥兆,因此而得名。
在大乘中,文殊菩萨有很高的地位。他是众菩萨,被认为是如来“法王”之子,因此常称为“法王子”。他是智慧的化身,经常协同释迦宣讲大乘佛法玄理。
单尊的文殊菩萨像在五台山各寺庙中则供奉较多。文殊的形象,有种种差别。按其顶髻的形状,可分为一髻文殊,
青海铜狮子雕塑
青海铜狮子雕塑
文殊菩萨,全称文殊师利,有时又作曼殊室利。意为妙德、吉祥。据说他出生时家中出现许多吉瑞祥兆,因此而得名。
在大乘中,文殊菩萨有很高的地位。他是众菩萨,被认为是如来“法王”之子,因此常称为“法王子”。他是智慧的化身,经常协同释迦宣讲大乘佛法玄理。
单尊的文殊菩萨像在五台山各寺庙中则供奉较多。文殊的形象,有种种差别。按其顶髻的形状,可分为一髻文殊,五髻文殊,八髻文殊等。密宗则依据贞言陀罗尼 (咒)的字数,分为一字文殊、五字文殊、六字文殊、八字文殊等。其中以五字五髻文殊为本体,为常见。一般的文殊菩萨像多为头戴五髻宝冠的童子形。五髻表示内证五智(法界体性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文殊菩萨的形象,童子形则喻天真纯洁。左手持如意,右手执宝剑,比喻大智慧好像一把锋利的宝剑,能断一切无明烦恼。身坐白莲台,表示清净。但大部分文殊菩萨像都是身骑狮子,以狮子勇猛,表示菩萨智慧威猛。另外还有一种依据《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而作的骑金色孔雀的文殊像。





青海铜狮子雕塑
依照密教经典的记载,众生若能对此一菩萨如法修持与祈求,则“终不堕三恶道,定增寿命。终无夭死短命之怖,亦无恶梦魇魅咒诅恶形罗刹之怖。亦不为水火兵毒之所伤害。”而且能“具大福智,胜愿圆满。官位高迁,富饶财宝皆悉称意。若求男女,并及聪明。”这些功能,都是依据普贤延命菩萨的本誓而产生的。
普贤延命菩萨又有“大安乐不空三昧耶真实菩萨”与“金刚萨埵”等二种异名。前者谓此一菩萨具有赋予众生以大利益大安乐的平等本誓。后者谓其具有“不朽不坏之智,能摧诸烦恼,犹如金刚”。其所以具有这些性德,除了是本誓力量的显现之外,也由于十方诸佛加持所致。据密教典籍所载,世尊曾召集十方世界恒河沙诸佛,以光明照触普贤菩萨,因此他才能得到诸佛心印,以利益一切有情。
普贤延命菩萨的形像有二臂像及二十臂像两种。依经典所记,其二臂像“如满月童子,头戴五佛顶冠,右手持金刚杵,左手持召集金刚铃。坐千叶宝莲华,华下有白象王。象王足踏金刚轮,轮下有五千群象。”二十臂像则通身金黄色,着五智宝冠,左右各十只手各持不同法器,坐千叶莲华上。华下有四白象。与二臂像座下之有五千群象者不同。
按普贤信仰自古即盛行于印度及地方。《大智度论》卷九记载,大月氏西佛肉髻住处国的一佛图中,有癞风至遍吉菩萨像边,一心念愿,时像以右手摩其身,病即愈。撰于唐·大历十一年(776)的〈大唐陇西李府君修功德碑记〉记载,敦煌石窟中安置普贤、文殊等变相各一幅。依此可知,在唐代,敦煌地方已有造此菩萨像之风气。





首先copy,这个铜狮子在风水中的2113作用当然是大的。但是,并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