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壳式换热器管束支撑结构简介
管壳式换热器管束支撑结构的主要作用是支撑管束,使壳程流体产生希望的流型和流速,阻止换热管因流体诱导振动而失效。
管壳式换热器壳程挡板或管束支撑物的发展表现为折流板形式的改变与发展。他们的特点是通过开发或改进壳程换热管的支撑结构,尽可能消除壳程流体流动的传热死水区,提高壳程的综合传热性能,降低换热器壳程流体阻力,提高流速,减少积垢,达到强
立式管壳式换热机组厂家
管壳式换热器管束支撑结构简介
管壳式换热器管束支撑结构的主要作用是支撑管束,使壳程流体产生希望的流型和流速,阻止换热管因流体诱导振动而失效。
管壳式换热器壳程挡板或管束支撑物的发展表现为折流板形式的改变与发展。他们的特点是通过开发或改进壳程换热管的支撑结构,尽可能消除壳程流体流动的传热死水区,提高壳程的综合传热性能,降低换热器壳程流体阻力,提高流速,减少积垢,达到强化传热、减少腐蚀、增强管束抗振性能的目的。目前已出现的形式可归纳为折流板、折流杆和其他类型的结构。
换热器选用要点
1)、根据已知冷、热流体的流量,初、终温度及流体的比热容决定所需的换热面积。初步估计换热面积,一般先假定传热系数,确定换热器构造,再校核传热系数K值。管壳式换热器2)、选用换热器时应注意压力等级,使用温度,接口的连接条件。在压力降,安装条件允许的前提下,管壳式换热器以选用直径小的加长型,有利于提高换热量。3)、换热器的压力降不宜过大,一般控制在0.01~0.05MPa之间;4)、流速大小应考虑流体黏度,黏度大的流速应小于0.5~1.0m/s;一般流体管内的流速宜取0.4~1.0m/s;易结垢的流体宜取0.8~1.2m/s。5)、高温水进入换热器前宜设过滤器。6)、热交换站中热交换器的单台处理和配置台数组合结果应满足热交换站的总供热负荷及调节的要求。在满足用户热负荷调节要求的前提下,同一个供热系数中的换热器台数不宜少于2台,不宜多于5台。
管壳式换热器内部主要由管束和管板组成,它们之间的连接处经常发生腐蚀。一旦腐蚀,就会发生泄漏,影响换热器的正常运行。一般来说,换热介质的浓度和组成是影响腐蚀的主要因素。
影响管壳式换热器管板腐蚀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1、介质成分和浓度:浓度差,例如在盐酸中,平均浓度越大,腐蚀越严重。碳钢和不锈钢在50%硫酸中腐蚀严重。当浓度增加到60%时,腐蚀会减少。2、杂质有害杂质包括氯化物、氨和硫、化物离子等。这些杂质在某些环境下会导致严重腐蚀。3、腐蚀是温度升高时的化学反应。当温度升高10时,腐蚀速率约为1~3倍,但也有一些例外。4、 ph值:一般ph值越小,金属腐蚀越大。5、流速:在大多数环境下,下列管式换热器的流速越高,腐蚀越大。

改善管壳式换热器传热面积的有效途径
管壳式换热器在使用过程中,其总热阻是各分热阻的叠加,因此,为了改变传热系数,必须对传热过程中的各分热阻进行分析。怎样控制管壳式换热器传热过程中的个分热阻,是决定管壳式换热器传热系数的关键。
由于传热面积的扩大和传热温差的增大,往往受到场地、设备、资金和效果的限制,不可能制地增强。因此,目前管壳式热交换器强化传热的技术评价的主要方向是:如何通过控制管壳式热交换器的传热系数来提高管壳式热交换器的强化传热效果。我们现在使用的提高管壳式热交换器传热系数的技术是在管壳式热交换器的热交换管中添加扰流子添加物,通过扰流子添加物的作用大大降低管壳式热交换器传热过程的热阻,终达到提高管壳式热交换器传热系数(K)值的目的。
提高管壳式换热器的传热系数是提高管壳式换热器传热效果的佳措施。管壳式换热器的传热系数取决于传热中的总热阻。传热中的总热阻越大,传热系数越低,传热中的总传热系数越低,传热效果越差。
为提高管壳式换热器的传热系数,提高管壳式热交换器的传热效率,国内外出现了多种强化元件和强化措施,主要包括在管壳式热交换器中使用螺纹管、横纹管、缩放管、大导程多头沟槽管、整体双面螺旋翅片管以及在热交换管中加入扰流子来加强管内热交换等。其中,在热交换管中加入扰流子添加物进行强化传热已在工业上使用多年,可使管壳式热交换器的总传热系数有明显提高,可大大节约管壳式热交换器的传热面积,减轻设备重量,节省大量金属材料,其诸多优点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