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防撞护栏施工放线定位
(1)首先确定立柱的间距,以路基、通道、活动护栏口、立交、平交为控制点进行测距。立柱的间距分为2m和4m两种,2m间距的为加强立柱,4m间距的为普通立柱,而实际施工中经常出现异形间距,所安装的护栏板称异形板,异形板由于间距不定,所以制造难度大,又影响工程,因此在确定立柱间距时尽可能减少异形间距。如两座桥之间,要先机械两桥间距,看能否不出现异形间距,如
灯光防撞护栏
灯光防撞护栏施工放线定位
(1)首先确定立柱的间距,以路基、通道、活动护栏口、立交、平交为控制点进行测距。立柱的间距分为2m和4m两种,2m间距的为加强立柱,4m间距的为普通立柱,而实际施工中经常出现异形间距,所安装的护栏板称异形板,异形板由于间距不定,所以制造难度大,又影响工程,因此在确定立柱间距时尽可能减少异形间距。如两座桥之间,要先机械两桥间距,看能否不出现异形间距,如果出现异形间距,要确定把异形间距出现在哪一端,或中间,然后记录下桩号及间距尺寸,以便专门制作异型护栏板;如果立柱间距可能有不大于25cm的间距零头数,可通过分配法将其调整至多根立柱。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在管线匝道上放线定位,立柱间距实际尺寸要做到内收外放,但收和放的尺寸不要超过5mm,因为板是直的,而间距在路缘石上是曲线,间距尺寸放和收之后,灯光防撞护栏在安装时变得容易,而且线形美观平顺。
(2)立柱纵向位置的确定:先在路缘石上用红铅笔根据立柱间距划出横线,再用线绳和钉子顺路方向上放出一条线,反复调整线形,然后用红铅笔在这条线上划出与横线垂直的纵线,形成十字线,在打入立柱时,严格按立柱距十字线中心距离打入,这样就保证了立柱在纵向上的顺直度。
(3)柱的高度控制:立柱的顶面是否平顺,决定了灯光防撞护栏顶面的平顺,立柱高度是影响灯光防撞护栏线形的因素。首先用水准仪对每一个立柱位置的十字线进行水准测量(不需水准点,只测相对标高),用这些数据计算出坡度,具体算法如下:假设架一次水准仪测n个桩位,用第n个数减去头个数,所得值除以(n-1),得出一个值a。头位置立柱高70cm,第二个位置立柱高应为头数减去第二个数,再减去a,再加上70cm即为要得到的立柱高,第3、4…n个位置立柱高依次类推,在每一个将要打入的立柱上用红铅笔划出打入深度。这样既保证了立柱顶面高度的平顺,又能使立柱顶距路缘石顶高度误差很小。

安装灯光防撞护栏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重大意义
现在发展迅速,交通变得越来越便捷,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但是安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针对交通安全有两个着手点:
首先.主动预防,例如相关交通法规,交示标线等。
第二,当交通事故发生的时候尽量把伤害降到低,这时候就需要灯光防撞护栏和避险车道等防护措施。
防撞护栏是目前常见的交通安全设施之一,设置护栏板的意义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1.有效减少撞车事故的发生:
近年来,因为生活压力大,疲劳驾驶,酒后驾驶等原因,而引发的交通事故不在少数,所以采用合理的长度、结构形式能够及时有效预防车辆冲出道路,避免造成更大的伤害。
2.减少了道路两侧障碍物数量。
护栏板虽然有防护道路障碍物的作用,但是如果设置不当,本身就成了障碍物,所以使用护栏板的时候,需要合理设置。
3.有效降低驾驶员的心理压力
两侧的灯光防撞护栏有诱导视线的作用,所以合理的设置,有助于缓解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的视觉疲劳,缓解紧张情绪,从而降低事故的发生率。

谈谈灯光防撞护栏产品出库验收标准有哪些
灯光防撞护栏广泛应用于市政工程、交通、社区、港口、机场、仓储区域的维护,此类产品日趋发展成熟,成为建材行业的重要分支,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样式不断增多。
下面谈谈灯光防撞护栏产品出库验收标准有哪些
1、灯光防撞护栏应有良好的导向性能,车辆碰撞后的驶出角度应小于碰撞角度的60%
2、灯光防撞护栏应能够有效地阻挡车辆并对车辆进行导向,禁止车辆任何形式的穿越、翻越、骑跨、下穿护栏。
3、灯光防撞护栏大动态变形量。刚性护栏大动态变形量小于或等于L OCM ; 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护栏,如果用于桥梁护栏,其护栏大动态变形量应小于或等于50CM; 半刚性三波梁护栏大动态变形量小于或等于75CM; 半刚性双波梁护栏大动态变形量小于或等于100CM ; 柔性护栏可根据其安装位置参照半刚性护栏大动态变形量的指标。
4、车辆与灯光防撞护栏发生碰撞时应能保证车内乘员的生命,不受到伤害。
5、在碰撞过程中,脱离组件、碰撞碎片(护栏的碎片)、或其他护栏上的碰撞物不能侵人驾驶室内及阻挡驾驶员的视线。
6、每一种等级的各种形式灯光防撞护栏均应根据应用路段,按照评价等级相应的车辆总质量,选择小型客车、大型车辆两种车型进行实车碰撞试验。小型客车主要进行车内乘员头部性能指标、胸部性能指标、腿部性能指标、车体三方向加速度、车辆运行轨迹等项目的测试;大型车主要进行护栏的防撞能力、大动态变形量和车辆运行轨迹等项目的测试。
7、碰撞后试验车辆应保持正常行驶姿态,不发生横转、掉头等现象。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