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不可能全盘接受父母的操控。当孩子进入青春期,他们特别想发出自己的声音,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再加上敏感易怒,当父母的思想与孩子出现不一致的情况时,非常容易出现短暂的冲突。作为父母,此时一定要接受孩子的部分缺点与不一致,学会“冷处理”,等彼此冷静下来,再来分析对错。也可以以写信的方式进行沟通,因为写信更能够畅快地表达感情。
大大方方和扭扭捏捏
厌学青少年行为矫正学校费用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不可能全盘接受父母的操控。当孩子进入青春期,他们特别想发出自己的声音,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再加上敏感易怒,当父母的思想与孩子出现不一致的情况时,非常容易出现短暂的冲突。作为父母,此时一定要接受孩子的部分缺点与不一致,学会“冷处理”,等彼此冷静下来,再来分析对错。也可以以写信的方式进行沟通,因为写信更能够畅快地表达感情。
大大方方和扭扭捏捏是一个人的两种姿态,本来自己的孩子就是一个很大方的孩子,但是却忽然变得扭捏起来,和家长保持一定的距离,有时候和家长说话却欲言又止,或闪烁其词。有的孩子回家的时候,还会站在门口停一会,然后地躲进自己的房间,或关紧房门。“不想让家长知道”,这是他们的一贯想法,这说明孩子准备和你疏远了。英国19世纪有名史学家、文坛怪杰托马斯·卡莱尔说 :“我们的行动是能够反映出我们精神面貌的镜子。”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学得好、过得好,可是如果不注意方式方法,也不留意场合情境,一旦看到孩子说错话、做错事就唠叨。这样的家庭教育,就如同一根利刺,不断在孩子心里来回冲突。或许孩子低着头表示认错,但是自尊在慢慢流逝;或许孩子点点头表示接受,但是委屈正在胸口荡漾;或许孩子流着泪表示愧疚,实际上痛苦和抑郁却让他感到窒息,甚至无法言语。
有些孩子明明乖巧懂事,父母们却总是求全责备,从早到晚追着孩子在耳边反复唠叨、叮嘱和提醒。难道父母不应该操心孩子吗?应该!但即便是父母,在照顾和陪伴孩子的时候,也要懂得克制自己,言简意赅的叮嘱是箴言,连绵不断的提醒是折磨,我想父母们都是成年人,应该都会懂。 有人说“式教育”就是比较式教育,数据显示,80%以上的父母都会拿“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己家的孩子作比较。父母的初心是好的,就是用“别人家的孩子”的积极、努力和的形象,给自己家的孩子树立起一个榜样和目标。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