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信计算
目前大部分网络安全系统主要由防火墙、检测、病毒防范等组成。这种常规的安全手段只能在网络层、边界层设防,在外围对用户和越权访问进行封堵,以达到防止外部攻击的目的。由于这些安全手段缺少对访问者源端—客户机的控制,加之操作系统的不安全导致应用系统的各种漏洞层出不穷,其防护效果正越来越不理想。
如果有问题欢迎 来咨询!!!!!!!!!
此外,封堵的办法
可信安全价格
可信计算
目前大部分网络安全系统主要由防火墙、检测、病毒防范等组成。这种常规的安全手段只能在网络层、边界层设防,在外围对用户和越权访问进行封堵,以达到防止外部攻击的目的。由于这些安全手段缺少对访问者源端—客户机的控制,加之操作系统的不安全导致应用系统的各种漏洞层出不穷,其防护效果正越来越不理想。
如果有问题欢迎 来咨询!!!!!!!!!
此外,封堵的办法是攻击和病毒的特征信息,而这些特征是已发生过的滞后信息,属于“事后防御”。随着恶意用户的攻击手段变化多端,防护者只能把防火墙越砌越高、检测越做越复杂、恶意代码库越做越大,误报率也随之增多,使得安全的投入不断增加,维护与管理变得更加复杂和难以实施,信息系统的使用效率大大降低,而对新的攻击毫无防御能力。近年来,“震网”“火焰”“Mirai”“黑暗力量”“WannaCry病毒”等重大安全事件频频发生,显然,传统防火墙、检测、病毒防范等“老三样”封堵查杀的被动防御已经过时,网络空间安全正遭遇严峻挑战 。
可信计算发展概括
早在20世纪60年代,为了提高硬件设备的安全性,人们设计了具有高可靠性的可信电路,可信的概念开始萌芽。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Anderson提出来了可信系统的概念,为美国后续的TCSEC(彩虹系列),可信计算机、可信计算基(TCB)、可信网络、可信数据库等的提出奠定了基础。彩虹系列是早的一套可信计算技术文件,标志着可信计算的出现,也使系统的可信不断丰富可信的内涵,可信计算的理念和标准初具雏形。
可信计算原理介绍
传统信息安全厂商的做法有点像医生给,感冒了给其治感冒,受伤了给其治伤。信息安全厂商的做法是,你的操作系统也漏洞,我给你打上补丁。你的操作系统上病毒了,我通毒软件给你清除病毒。病毒也是通特征码的方式来实现,即毒厂商先捕获了这个病毒,分析这个病毒的特征码,加上病毒库,这样毒软件才能查某个病毒。如果毒软件没有及时更新病毒库,则无法查杀这个新的病毒了。这也是为什么传统杀毒软件只要我们一开机就让我们更新的原因。以上的方法,更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而可信计算使用一种新的思路实现信息安全,即从操作系统底层入手,应用程序想在操作系统上运行,必须经信计算基的认证,只有经认证的程序才可以在操作系统上运行,未经认证的程序不能运行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