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工挖孔桩的正确施工顺序
1、施工程序:
施工程序包括场地平整→放线、定桩位→挖节桩孔土方→支模浇筑节混凝土护壁→在护壁上二次投测标高及桩位十字轴线→安装活动井盖、垂直运输架、起重电动葫芦或卷扬机、活底吊土桶、排水、通风、照明设施等→第二节桩身挖土→清理桩孔四壁、校核桩孔垂直度和直径→折上节模板,支第二节模板,浇筑第二节混凝土护壁→
重复第二节挖土、支模
福清挖掘机出租
浅谈人工挖孔桩的正确施工顺序
1、施工程序:
施工程序包括场地平整→放线、定桩位→挖节桩孔土方→支模浇筑节混凝土护壁→在护壁上二次投测标高及桩位十字轴线→安装活动井盖、垂直运输架、起重电动葫芦或卷扬机、活底吊土桶、排水、通风、照明设施等→第二节桩身挖土→清理桩孔四壁、校核桩孔垂直度和直径→折上节模板,支第二节模板,浇筑第二节混凝土护壁→
重复第二节挖土、支模、浇筑混凝土护壁工序,循环作业直至设计深度→检查持力层后进行扩底→清理虚土、排除积水、检查尺寸和持力层→吊放钢筋笼就位→浇筑桩身混凝土。当桩孔不设支护和不扩底时,则无此两道工序。
2、挖孔方法:
开孔前,桩位应定位放样准确,在桩位外设置定位龙门桩,安装护壁模板必须用桩心点校正模板位置,并由专人负责;人工挖孔桩的孔径(不含护壁)不得小于0.8m,当桩净距小于2倍桩径且小于2.5m时,应采用间隔开挖。排桩跳挖的小施工净距不得小于4.5m,孔深不宜大于40m;
2、挖至设计标高时,孔底不应积水,终孔后应清理好护壁上的淤泥和孔底残渣、积水,吊装钢筋笼,然后进行隐蔽工程验收。验收合格后,应立即封底和浇筑桩身混凝土。
3、护壁施工:
为确保人工挖孔灌注桩的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必须采取防止土体坍滑的支护措施。支护的方法有:现浇混凝土护壁、钢套管护壁、钢筋网护壁和滑模护垫等。
施工组织设计应结合工程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质量管理措施,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施工平面图、标明桩位、编号、施工顺序、水电线路和临时设施的位置;
2.确定成孔机械、配套设备以及合理施工工艺的有关资料;
3.施工作业计划和劳动力组织计划;
4.机械设备、备(配)件、工具(包括质量检查工具)、材料供应计划;
5.桩基施工时,对安全、劳动保护、防火、防雨、防台风、爆破作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应按有关规定执行;
6.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和季节性(冬、雨季)施工的技术措施。
7.成桩机械必须经鉴定合格,不合格机械不得使用。
8.施工前应组织图纸会审,会审纪要连同施工图等作为施工依据并列入工程档案。
9.桩基施工用的临时设施,如供水、供电、道路、排水、临设房屋等,必须在开工前准备就绪,施工场地应进行平整处理,以保证施工机械正常作业。
10.基桩轴线的控制点和水准基点应设在不受施工影响的地方。开工前,经复核后应妥善保护,施工中应经常复测

场地处理
(1)、对原有场地进行平整。
(2)、在外围四周适当位置设置排水沟,做集水井。
(3)、开挖面做混凝土垫层,C10混凝土厚100mm。
4、桩孔土方的处理 施工现场设置临时土方堆放场地,挖出土方必须在两天内用汽车外运(挖掘机配合人工装车),所挖土方不堆放在孔边,外运至堆土场,确保施工现场畅通。 5、掘进
(1)、掘进前向每个操作小组作地下土层、地下分布情况的交底。并指出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处理的一般法,
(2)、每个桩孔有一个固定的小组负责施工,每个正在施工的井下、井上均应有人操作,并明确对井下操作人员应负的安全责任,上、下之间有良好的联络信号。
(3)、保持井内有足够的新鲜空气,不断向井内送风。
(4)、弃土和其它建筑材料在井内垂直运输时,采取措施,确保井下操作人员的安全,在井底设置安全区,以防物体堕落伤人。
人工挖桩
人工挖桩也称“人工孔桩”,指的是房建、桥梁等工程在基础施工中,因成桩的需要,用人力方式按设计开挖出桩基在地面以下需要浇筑钢筋混泥土的空间位置的过程。人工挖桩适合于直径在1m以上的桩基。直径在1m以下的桩宜采用钻桩或者冲桩。黑话指盗墓。
紧张有序的人孔孔桩工程
定位→安置卷扬机机架(有的是用手摇架提升,但是用于手摇架费力、效率低而且不安全,现在绝大多数施工队伍都不再用手摇架而改用卷扬机)→按桩基的设计尺寸加大30~50cm(预留的护壁空间)开挖80~100cm深→放置井口和护壁钢筋→置模→浇筑护壁和井口(井口要高出地面30cm) 浇好护壁和井口后,第二天就可以正式开挖了
正式开挖时,一人在地面开卷扬机,一人在下面挖掘,每挖一米深,浇筑护壁一次。遇到有流沙时,及时用稻草堵住流沙口,只能一次挖30~50cm就浇筑护壁。遇到有溶洞时,根据溶洞大小采取相应措施处理好之后再进行。需要强调的是在遇到有流沙、溶洞的时候都不能用素混凝土来浇筑护壁,必须加足够的护壁钢筋,以增加护壁的抗压能力,否则不能确保安全、顺利的向下开挖。
(作者: 来源:)